新华社雅加达11月18日电 专访丨中国减贫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访印尼人口流动部部长伊夫提塔赫
新华社记者叶平凡 李富玉
近日,印度尼西亚人口流动部部长穆罕默德·伊夫提塔赫·苏莱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减贫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印尼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他强调,印尼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共同推动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伊夫提塔赫部长刚刚结束对中国的访问,他分享了此次中国之行的深刻感受。他提到:“在10月份的访华期间,我走访了上海市和湖北省的多个地区,亲眼见证了中国在移民安置、脱贫以及大飞机生产等领域的巨大进步。每一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谈及中国扶贫和发展的成功之道时,伊夫提塔赫将其归结为几个关键因素:重视教育、因地制宜、强有力的领导以及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他特别提到了湖北宜昌的许家冲村和官庄村,这两个村庄通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结合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成功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如果这些经验能够在印尼得到有效推广,我相信印尼也能以更快的速度摆脱贫困。”伊夫提塔赫部长充满信心地说,“有人可能会说,印尼的贫困率较高是因为人口基数大,有2.85亿人。但请看看中国,拥有14亿人口却成功消除了绝对贫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为自己开脱呢?”
在谈到基础设施建设对减贫的重要性时,伊夫提塔赫部长深有体会。他举例说:“在北马鲁古省的哈马黑拉岛,以前当地人将椰子运输出去需要8个小时,但现在道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运输时间缩短至1到2个小时。这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还降低了成本。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不再被视为成本负担,而是被视为提高生产力的投资。这就是我从中国学到的宝贵经验。”
伊夫提塔赫部长还指出,印尼拥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中国则拥有资金、技术、市场以及活跃的企业家群体。他在武汉杂交水稻基地看到优质稻种可以使产量翻番后,决定邀请中国专家来印尼实地考察,希望中国先进的杂交水稻技术能够帮助印尼落后地区的农民提高粮食产量,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我们两国之间的合作潜力巨大,而且我相信这将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伊夫提塔赫部长说,“中国企业扎根印尼,为当地民众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印尼人爱上中国,我们期待与中国在更多领域展开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