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报道的征途中,每一次的突破与收获都离不开敏锐的新闻嗅觉与不懈的探索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一篇荣获四川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份从意外发现到深度挖掘,再到见证历史的非凡旅程。
故事始于一次常规的新闻报道任务。当时,我作为《华西都市报》的一员,正参与九三学社省委与广元市合作30周年的活动报道。正值申遗关键期,又逢中秋佳节,单位封面新闻策划了“千年蜀道千年明月”的专题报道。领导独具慧眼,建议我利用身处广元的优势,前往剑门关,将“蜀道”与“明月”两大元素巧妙融合。
没有携带相机的我,与当地摄影师约定了拍摄事宜,随后踏上了探索剑门关的旅程。在领略了“千年蜀道”的雄浑与“千年明月”的皎洁后,我原以为任务已圆满完成。然而,在蜀道之上,我意外发现了众多古老的柏树——翠云廊,传说中张飞栽种的行道树。这些古柏与蜀道紧密相连,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让我萌生了一个新的选题:深入挖掘古柏与蜀道之间的历史渊源。
获得领导批准后,我精心策划了一个版面,讲述古柏与蜀道的不解之缘。在稿件的末尾,我提及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传统:古代官员交接时,会进行古柏的交接仪式,以确保这些千年古树的持续保护。这句话,虽不起眼,却成为了整篇报道的点睛之笔。
发现这句话价值的,是我们的总编辑方埜。成稿发布后,方总找到我,指出这句话的独特之处,并建议我进一步探寻古柏交接仪式的现状。当地人告知,中断多年的古柏交接仪式将在今年某个镇重现。我立即与他们约定,务必在仪式前通知我,以便从成都赶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围绕古柏做了一系列策划与报道。终于,在一个清晨,我接到了广元人的电话,告知古柏交接仪式即将举行。面对突如其来的消息,我既惊讶又兴奋,请求他们将仪式时间延后至下午,以便我能及时赶到。幸运的是,他们同意了我的请求。
当天下午,在一个小小的会议室里,我见证了中断多年的古柏交接仪式。这一刻,历史与现实交织,我深感荣幸能成为这一时刻的见证者。随后,我将这段历史时刻写成了一篇稿子,最终,这篇新闻荣获了四川省新闻一等奖。
本文节选自《昨夜星辰:四川知名媒体人自述》,书中收录了数十位四川新闻人的口述故事,他们的坚守与选择,共同构成了四川传媒黄金时代的真实记忆。
人物简介
席秦岭,女,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主任记者,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省委宣传部和省内高校部校共建(四川大学)师资,曾任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攀西中心总监,现任成都市双流区融媒体中心编辑中心主任。其新闻作品多次获得四川新闻奖和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出版三本报告文学《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绝壁逢生——最后的麻风村》《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跃70年》,前两本被四川省方志馆典藏,《绝壁逢生——最后的麻风村》上榜四川省新闻出版局202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