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黄仁勋的中国搭档陈涛:胜宏科技崛起,狂赚2000亿的传奇

时间:2025-10-23 11:11:12 来源:华商韬略 作者:华商韬略



说干就干,可怕的执行力。

文 | 华商韬略 张静波

2025年5月17日,台北一场汇聚全球AI供应链核心伙伴的晚宴上,镁光灯聚焦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等产业巨擘。然而,媒体的镜头却默契转向第三排——一位来自大陆的企业家成为全场焦点。

【01 全球一哥:黄仁勋的“中国搭子”】

那一夜,台湾科技圈都在追问:这位坐在黄仁勋身旁的神秘人物究竟是谁?


▲第三排最左侧为胜宏科技创始人陈涛

谜底数月后揭晓:他是胜宏科技董事长陈涛。在英伟达众多大陆合作伙伴中,为何唯独他获得顶级入场券?答案藏在一组数据中:英伟达AI服务器所需PCB(印刷电路板)的七成份额,均由胜宏提供。

PCB被誉为“电子产品之母”,是连接芯片与所有元件的桥梁,更是AI算力的地基。正如业内人士比喻:“若将电子产品比作人体,PCB便是骨骼、经络与血管。”没有它,再强大的AI芯片也将瘫痪,整个算力大厦将无从谈起。

全球PCB厂商众多,胜宏为何能独占鳌头?答案在于其掌握的独门绝技——20层甚至更高层数的HDI(高密度互连)板技术。AI时代,算卡需在极小面积内集群,传统单层或少层板已无法满足需求,而胜宏不仅突破技术瓶颈,还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稳定量产,全球范围内几乎无出其右。

正因如此,黄仁勋——这位AI时代的“教父”,才会在重要私宴上将陈涛奉为座上宾,并亲切称其为“中国搭子”。这不仅是荣誉,更是通往全球AI供应链核心的通行证。

资本市场对此心领神会。2025年上半年,胜宏科技营收达90亿元,净利润21亿元,均实现翻倍增长;股价从40多元飙升至最高355元,涨幅超750%,公司总市值突破2300亿元。陈涛夫妇身价随之飙升至700亿元,而一年前这一数字仅为130亿。

【02 孤注一掷:死磕高难度工艺】

陈涛的造富神话,始于30年前的一次命运转折。1995年,作为新疆喀什市二轻局的一名退伍老兵,他本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铁饭碗”。然而,一次广东出差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陈涛目睹了热火朝天的创业景象。回到新疆后,他毅然决定南下。在广东惠州,他进入一家台资PCB厂担任销售员,并主动申请开拓市场。短短两个月,他带领三名业务员拿下200万元订单,迅速晋升为高管。

但心气颇高的陈涛并未满足于此。2003年,他创办胜华电子,试图在强敌环伺的PCB行业杀出血路。彼时,外资盘踞高端市场,深南、沪电等本土企业疯狂扩产,一个民营小厂想突围难如登天。

“创业之初,最困难的就是技术。”陈涛坦言。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买来先进电路板逐层拆解,自学理论知识并请教行业专家。日复一日,这个技术“门外汉”硬生生将自己逼成了专家。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涛从一开始就立志高端。当同行嘲笑他“国内做高端多层板没戏”时,他偏要挑战别人不敢做、不愿做、做不好的事情。为此,他将利润全部投入研发,带领团队在深圳、惠州反复试验埋孔、层压、阻抗控制等高难度工艺,甚至不惜报废设备与线路。


▲来源:羊城晚报

陈涛之所以死磕高难度工艺,是因为他深谙行业逻辑:PCB行业属于高端精密制造业,兼具传统制造业的成本、规模属性与高科技行业的快速迭代特性。这个行业随芯片而变,必须不断攀登技术高峰。

2006年,陈涛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投资3.5亿港币在惠州打造400亩大型生产基地,正式进军高端PCB市场。为此,他不惜质押胜华所有股权。持续的投入让胜宏一度亏损,但正是这种孤注一掷,为其日后在AI时代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03 胜宏速度:可怕的执行力】

从2003年到2017年,陈涛和胜宏科技默默积累了十几年技术。当竞争对手还在向高端PCB板挺进时,他已嗅到产业先机并果断下注。

2017年,全球PCB行业刚经历两年调整,多数企业在增产与减产间犹豫不决。陈涛却逆势而上,斥资十几亿新建高端产线,主攻新能源汽车和AI领域。有人质疑他“烧钱玩命”,陈涛却坚定认为:“胜宏赌的不是客户,是未来。”

2019年,他再下重注:成立HDI(高密度互连)事业部,全力押注AI未来。这一战略转型,让胜宏在AI服务器对PCB的严苛要求中脱颖而出——能承受上千瓦功率、支撑几十层信号层与供电层、抗高温防干扰、精度达微米级……普通厂商连图纸都望而生畏,而胜宏凭借过去十几年的技术积累,不断突破6阶24层乃至10阶30层先进技术。

当英伟达为关键产品寻找高端PCB供应商时,发现只有胜宏等少数厂商能胜任。而比技术领先更可怕的,是胜宏的量产交付能力。2024年,AI服务器需求爆发,大部分厂商还在调试阶段,胜宏已实现稳定供货。

这背后,是陈涛雷厉风行的作风。业界流传“胜宏速度,陈涛节奏”:2017年大扩产时,他要求设计、桩基、钢结构、机电同步推进,工地24小时轮班。他本人常在深夜12点巡场,一旦发现螺丝未拧紧等情况立即开罚单并要求整改,最终实现从土建完工到设备搬入仅45天,比行业常规速度快一倍。

胜宏的厉害,不仅在于能做出来,更在于能大规模量产并保证高质量、稳定交付。这得益于其智慧工厂实现的半导体级自动化生产环境,以及陈涛近乎“变态”的军事化管理——他亲自抓品质,定下质量红线:“宁可多花钱,绝不让次品流出。”在胜宏内部,考核逻辑不是产量第一,而是良率第一,其内部质量管控堪称严苛。

【04 PCB界的任正非:技术赌注与军事化管理】

媒体对陈涛的关注,不仅在于他的身份,更在于他带领胜宏科技崛起的路径。那场晚宴后,他们详细梳理了陈涛的创业经历,并感叹:30年前,台湾还是PCB行业的引领者;而今,随着胜宏科技等企业的崛起,大陆正取而代之。

在总结胜宏的成功经验时,媒体用了两个词:技术赌注和军事化管理。有人甚至将陈涛比作“PCB界的任正非”,除了相似的管理风格和技术赌注,更因为两人都曾当过兵。

陈涛对部队生涯评价极高:“是部队磨炼了我的意志、开阔了我的胸怀,让我敢于去闯关。”回望过去几十年,敢闯、敢打硬仗是他最鲜明的特征。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工厂裁员三分之一,他不顾风险逆流而上,去日本客户产线跟线,最终成为厂里唯一能用日语写制程报告的人。

2006年创办胜宏科技时,他在强敌环伺、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敢于押上所有身家死磕高难度工艺;十年后,又再次豪赌AI赛道。很多人说,这得益于他超前的战略眼光。但2017年前后,同样看好AI趋势的并不止陈涛一人,甚至很多同行也跃跃欲试。但他们大多“不见兔子不撒鹰”,而陈涛在产业尚未完全落地时就敢于豪赌,并且说干就干,展现出极强的执行力。

不仅如此,他还把军人的纪律精神直接搬到公司管理上,反复强调:“军人开拔时没开拔是要枪毙的,企业决定了的要执行,错了再纠错。”这条胜宏铁律,在2017年大扩产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陈涛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严苛。这个浓眉大眼、英俊挺拔的西北汉子,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高度自律:每天工作到再晚都要回家,晚上睡得再晚早上都要跑步一个小时,中午雷打不动地拉伸运动半小时。哪怕再苦再累,也要保持精力充沛、仪表端正。

这种高度的自律与极强的执行力,是过去二十年陈涛和胜宏科技不断克服困难、走向巅峰的法宝。2015年胜宏登陆创业板当天,股价大涨,陈涛身价暴涨。有机构好奇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脱口而出:“当兵的执行力,就是令行禁止,说干就干。”

上个世纪90年代,17岁的陈涛在新疆茫茫戈壁滩上练就了铁打的骨骼与雷厉风行的军人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支撑着他勇往前行。哪怕今天胜宏已成为英伟达核心供应商、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他依旧不敢有丝毫松懈。

技术一日千里,稍有松懈便可能被时代抛弃。从这个意义上讲,属于AI的战场才刚刚开始。而53岁的陈涛,依然战斗在最前线。

【参考资料】

[1]《退役军人“创业先锋”故事》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2]《“逐梦者”陈涛:戈壁战士“下海”创业,白手起家书写传奇》羊城晚报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