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
10月23日20时,松延动力在京东平台正式开启其最新款人形机器人“小布米”Bumi的预售。这款身高仅94cm、重量约12kg的机器人,以限时价格9998元成为全球首款万元以内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此前,宇树科技、众擎机器等已推出5万元以下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如宇树科技7月推出的轻量型产品R1售价为3.99万元。而松延动力此次推出的不足1万元售价的Bumi,无疑在市场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面对业界关于“价格战”的质疑,松延动力创始人、董事长姜哲源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人形机器人本身就不应该那么贵。”他以智能手机、火箭发射等发展历程为例,指出人形机器人价格下探是必然趋势。姜哲源强调,Bumi的出现并非“价格战”,而是在探索新场景,定义新“价格带”的产品。
当被问及Bumi机器人为何能卖到1万元以下时,姜哲源解释了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采用更轻量化、成本更低的复合材料,降低了成本;二是机器人几乎全部自研,实现了大幅降本;三是产品毛利率确实不高。他澄清道:“便宜绝不意味着低端,实际上Bumi的性能比市面上卖几万元的机器人要好得多。”
Bumi机器人全身共21个自由度,功能丰富,包括起身、行走、奔跑、各类舞蹈等,并支持二次开发,如图形化编程等,还有配套课程做生态开发。关于量产交付计划,姜哲源透露,Bumi提供普通消费版和EDU(教育)版,EDU版预计明年1月份开始发货,消费版预计明年3月份发货。
在姜哲源看来,Bumi的出现对于人形机器人普及和大众认知提升是一个好事。他预测,未来所有人形机器人公司的产品价格都会往下走,最终收敛到合理利润率、合理价格水准。价格下降将带动上游供应链降本,带来全行业普惠,推动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中应用和普及。
记者注意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松延动力是少数几家聚焦小尺寸产品的机器人企业之一。不同于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将发力重心放在全尺寸产品,松延动力的小尺寸机器人“小顽童”N2和此番推出的Bumi都备受关注。
面对小尺寸机器人是否在技术研发方面相对容易的质疑,姜哲源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表示,小尺寸机器人比全尺寸、中尺寸要难多了。难点主要表现在算法调试和硬件本体设计两个方面。小尺寸机器人零部件、关节小,重量轻、惯量轻,训练时仿真器仿不准,训练时间比大尺寸机器人长很多。同时,硬件本体设计空间紧凑,什么都放不下,需要做了很多集成化设计。
关于重点做小尺寸机器人的原因,姜哲源表示,小尺寸机器人在与人互动的亲和力方面更具优势,尤其是与小朋友互动时。同时,小尺寸也能够控制成本,提升运动性能。
本报记者注意到,最近半年时间里,包括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宇树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纷纷披露了自己的规模化订单。今年7月时,松延动力方面曾披露其人形机器人N2、E1的订单量超过2500台。
“从7月至今,订单量还在持续增长,尤其是本月订单增长速度已经追平了交付进度。”姜哲源说道。他介绍,松延动力现在更看重交付能力,从拿到客户意向、收到定金,到把机器人交给客户、客户支付尾款,实现这个过程闭环才算是真正的商业化交付。关于客户需求,姜哲源表示,主要集中在教育类、商业演出类两个场景。他透露,很多客户反馈早就回本了,目前的商业表演场景租赁机器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当下适值京东等电商平台“双11”购物季,针对Bumi机器人的目标市场,姜哲源将其总结为“准消费级市场”,以教育科研类和娱乐表演类场景为主。在他看来,这是人形机器人真正进入消费级市场的前一个阶段。
另外,针对业界预测明年具身智能投融资市场热度或“降温”的声音,姜哲源回应并不认同这一判断。他认为,一方面,作为行业“老大哥”的宇树科技已启动IPO进程,会吸引资本界关注;另一方面,低价格产品会密集出现,涌现出新的场景。姜哲源判断,明年甚至往后很长时间,具身智能市场会持续存在且增长。
(编辑:张靖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