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深度参与全球技术规则制定,在新能源、光伏、家电等关键领域实现多项突破。这一系列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硬实力,更为全球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权威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达1079项,较“十三五”时期增长近一倍。截至目前,我国累计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总数已突破2000项大关,形成覆盖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标准体系。这些标准既包含5G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规范,也涉及光伏组件效率、家电能效等级等民生领域指标,有效推动了国际技术互认与产业协同。
业内专家指出,国际标准制定权的提升标志着我国从技术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转变。通过将中国方案转化为国际共识,不仅增强了本土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更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新范式。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标准输出将持续引领全球绿色转型。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