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十五五’启航: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未来新征程

时间:2025-10-27 12:15:34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迟雨


随着四中全会的圆满落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已清晰勾勒。全会明确指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需大幅跃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与人民生活品质同步提升,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国家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在科技发展的征途上,全会强调,要加速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此引领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汹涌浪潮,我们必须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且这一变局正呈现加速演进之势。

一方面,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创新版图,为各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某些关键领域面临技术封锁与遏制的风险。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确保国家发展的安全与可持续。

在此背景下,过去依靠要素驱动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中国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将发展的根基牢牢建立在自主创新的沃土之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提出,正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精准回应与战略部署。

它不仅仅是对技术短板的简单弥补,更强调在前沿领域实现原始创新和引领性突破。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解决关键技术突破难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更要勇于挺进科技无人区,在未来的基础科学和颠覆性技术领域布局落子、抢抓先机,力争从全球科技的跟跑者、并跑者向若干领域的领跑者转变,真正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于构建高性能的国家创新体系。

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企业则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阵地。只有统筹好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才能推动形成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为此,我们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完善以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同时,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自立自强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引领和创造‘新质生产力’。

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不仅要突破关键算法、算力瓶颈,更要推动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

在芯片领域,我们需在全产业链条上持续攻坚,从材料、设备到设计、制造,筑牢数字经济的底座,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航空航天领域,我们要继续推进深空探测、北斗应用等重大工程,拓展人类认知和活动的新领域,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

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要聚焦新药创制、高端医疗装备等关键领域,以科技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依靠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我们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向更高附加值、更强竞争力演进,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科技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既是一场攻坚战,需要我们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在创新生态上持续优化。只要我们不断深耕基础研究,坚持突破技术壁垒,就能让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民族复兴的硬核支撑,引领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