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A股市场表现强劲,沪指再创本轮上涨行情的新高点位。截至10月27日的市场数据显示,沪指距离4000点大关仅有不到1点的空间,市场普遍预期,按照当前运行趋势,沪指突破4000点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然而,A股突破4000点并非难事,但能否有效站稳并打开新一轮的上涨空间,仍存在诸多未知数。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4000点后的A股是否仍具备投资价值。
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沪深市场的估值仍处于合理水平。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公开数据,截至10月27日,沪市平均市盈率为16.37倍,沪市主板平均市盈率为14.82倍,而科创板平均市盈率约为68.92倍。深市方面,平均市盈率为31.55倍,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为25.03倍,创业板指平均市盈率为50.29倍。相比之下,美股三大指数的市盈率(TTM)均超过32倍,纳斯达克市盈率更是高达45倍以上。
考虑到创业板与科创板市场的成长性更强,市场对这些板块的估值定价也更为宽松。从估值定价的角度分析,沪深主板更适合采用动态市盈率或市盈率(TTM)进行估值,而创业板与科创板则更适合使用远期市盈率。
以美股前十大市值上市公司为例,科技巨头博通的市场估值高达90倍,但从远期估值来看,却只有40倍左右。若按照2027、2028年进行估值定价,甚至只有30倍至35倍的估值中枢。相比之下,苹果、微软、谷歌等成熟型科技巨头的估值长期保持在30倍至40倍之间。这主要归因于成熟型科技巨头盈利增速较低,而高成长科技股的盈利增速较快。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盈利增速快慢,都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估值定价水平。
市场对A股创业板与科创板的估值定价较高,主要取决于这些公司的盈利增长潜力以及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在市场看来,创业板与科创板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因此更倾向于采用远期盈利进行估值定价。如果这些公司在2025年与2026年继续保持高增长,那么可能会继续维持当前的估值定价水平。
从资金状况分析,目前支撑A股突破4000点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两融余额、存款搬家、外资资金以及ETF增量资金等。其中,两融与存款搬家占据大头。随着获批的ETF数量增加,或者公募基金的平均持仓比例提升,A股市场的增量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简而言之,只要市场保持一定的赚钱效应,那么市场基本上不愁增量资金。虽然当前A股市场的日均成交额只有2万多亿的水平,但一旦股市有效突破4000点,形成加速上涨的态势,那么市场的日均成交额有望抬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从股市技术面的角度分析,4000点是A股市场的关键位置。一旦有效突破4000点,将会打开市场的上涨空间,或形成新一轮的上涨行情。从中长周期的角度分析,4000点正处于2007年6124点以及2015年5178点的连线位置,这个位置长期压制着市场上行的空间。一旦市场有效突破4000点,那么将会形成向上突破的走势,技术面支持股市继续向上拓展空间,市场有望进入一个新的运行区间。
综合来看,4000点对A股市场来说并不算贵。当市场形成了赚钱效应,市场可以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空间。在熊市环境下,13倍至15倍估值可能是A股市场的合理估值水平。而在牛市环境下,市场的估值水平可能会提升至17倍至20倍,甚至更高的估值水平。即使按照估值上限计算,相比美股市场30多倍的平均估值水平,A股市场的估值仍然比较便宜。因此,这一轮上涨行情仍然可以定义为A股市场的估值修复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