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人人夸。”这句新疆民谚生动诠释了阿克苏苹果的知名度。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冰糖心”阿克苏苹果凭借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成为新疆林果业的金字招牌。然而,这片位于天山南麓的黄金产区,却长期面临冰雹灾害的严峻挑战。
红旗坡片区作为“冰糖心”苹果核心产区,年种植面积达18.89万亩,年产值超20亿元。但受航空管制限制,传统防雹作业难以开展,冰雹灾害年均造成经济损失超3亿元。2023年,人保财险阿克苏分公司联合地区气象局、红旗坡集团,启动航空管制区防雹网试点项目,通过“保险+政府+农户”的共建模式,为苹果产业筑起物理防护屏障。
项目采用“6:4”资金分担机制,人保财险投入60%建设资金,果农自筹40%。以阿克苏丰庆园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2023年首批建设的280亩防雹网,在2024年7月遭遇50年一遇特大冰雹时,成功避免经济损失超300万元。“周边未建网的果园绝收率达40%,而我们的损失率不足5%。”合作社负责人杜民超算了一笔账:每亩防雹网建设成本约7000元,但一次冰雹灾害就能挽回超万元损失,投入产出比显著。

(阿克苏红旗坡丰庆园合作社示范园内,钢架支撑的尼龙防雹网形成屋脊型双斜面结构)
防雹网采用高强度尼龙材质,钢架支撑结构可承受10级大风,屋脊型设计使冰雹自动滑落,同时避免积雪压网。人保财险阿克苏分公司总经理赵普泰介绍,项目规划5年建设2500亩防雹网,目前已覆盖超3万亩果园,带动果农自筹资金超2000万元。
在物理防护基础上,阿克苏地区同步推进“气象+保险”联防联控机制。地区气象局副局长罗继透露,近十年冰雹年均发生28.5次,2024年已开展防雹作业641县次,发射火箭弹3.8万枚、高炮弹5.4万发,将80%的冰雹天气转化为软雹或降雨。
红旗坡农牧业公司总经理姚仕林算了一笔生态账:防雹网使特级果率提升30%,每公斤售价从2元跃升至10元;气象干预减少冰雹直径,使苹果表面疤痕面积缩小75%。2022-2024年,“气象+保险”机制累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3.9亿元,助力人保财险农险赔款支出下降3亿元。
防雹网项目的示范效应正在显现。杜民超的合作社通过“现身说法”,带动周边200余户果农自发建网。姚仕林观察到,果农对防灾投入的认知发生根本转变:“过去觉得建网是‘烧钱’,现在明白这是‘保险’。”
人保财险的探索具有双重价值:对农户而言,每亩地年增收1.2万元的实效胜过千言万语;对产业而言,防灾减损带来的品质提升,正在重塑“冰糖心”苹果的市场竞争力。正如赵普泰所言:“我们不仅要为果农兜底,更要帮产业升级。”
这场发生在塔里木盆地的防灾实践,不仅守护着30万果农的生计,更探索出一条农业保险从“事后补偿”向“事前预防”转型的创新路径。当尼龙网在果园上空织就安全网,当气象卫星在云端守护丰收,阿克苏苹果的“甜蜜事业”,正迎来更稳健的未来。
责编:王璐璐
排版:刘珺宇
校对:赵燕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