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滴滴而言,这是在墨西哥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这是在传统汽车出口模式以外,提供一条新的可行路径。

近日,滴滴出行在墨西哥市场正式上线500辆纯电动汽车,标志着其拉美首个标准化专车服务品类落地。这批车辆全部采用中国品牌,并配套从金融、充电到维保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一动作不仅为滴滴开拓海外市场注入新动能,更开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出海的全新模式。
01 系统性布局:滴滴在拉美迈出电动化关键一步
尽管500辆的投放规模看似有限,但其战略价值远超数字本身。此次布局呈现两大核心特征:供应链的本土化协同与服务模式的生态化整合。
供应链层面,上线车辆全部来自广汽埃安、江汽集团等中国品牌,彰显中国供应链的海外协同能力。滴滴作为集成商,将国内具备成本优势的电动车产品与海外运营网络精准对接,实现“中国制造+中国平台”的海外场景落地。这种模式既降低了车企的出海门槛,又为平台提供了优质运力保障。

服务层面,滴滴联合当地合作伙伴推出司机全生命周期优惠方案,涵盖车辆购买、租赁、保养及充电服务。通过系统性降低电动车初始成本与运营风险,扫除司机电动化转型障碍。这本质上是将滴滴在国内验证成熟的平台运营能力向海外输出,构建起覆盖车辆、能源、服务的完整生态。
此次投运是滴滴2024年10月发布的“墨西哥电动车计划”首次大规模落地。该计划目标2030年前联合合作伙伴引入10万辆电动车。更早的2022年,滴滴巴西平台99已牵头成立“可持续出行联盟”,计划到2025年将巴西电动车渗透率提升至15%,并新建1万个公共充电站。南北呼应的布局,凸显其电动化战略的系统性与前瞻性。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滴滴中国平台注册新能源汽车超600万辆,其中纯电动车约510万辆。2024年12月,国内网约车服务里程中68%由电动车贡献。这些全球领先的电动化运营经验,成为滴滴模式输出的核心底气。
02 增长新引擎:海外业务扛起第二增长曲线
在国内市场增长红利趋缓的背景下,海外业务正成为滴滴新的增长极。2024年财报显示,其核心平台全年交易量达160.05亿单,同比增长18.8%;总交易额(GTV)3927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中国出行”板块订单量123.92亿单,GTV3014亿元,展现稳健复苏态势。
国际业务增长更为显著:2024年全年订单量36.13亿单,同比增长35.8%;GTV913亿元,同比增长34.8%。第四季度日均订单量突破1100万单,GTV249亿元,同比增长32%。国际业务已贡献超22%的订单量与23%的GTV,成为举足轻重的增长引擎。
进入2025年,这一势头持续增强。第二季度国际业务GTV达271亿元,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27.7%,自2023年起连续10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业务覆盖拉美、亚太、非洲14个国家的全球化网络,已初步进入收获期。在拉美等核心市场,滴滴还拓展外卖、金融等多元化服务,构建本地生活生态,推动经调整EBITA亏损从2023年的23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18亿元。
03 战略纵深:“组团出海”背后的产业棋局
滴滴在墨西哥的电动化项目,是典型的“组团出海”模式。平台型企业与车企携手,实现风险共担、红利共享。对滴滴而言,与广汽、江淮、比亚迪等车企合作,以轻资产模式快速推广电动化服务;对车企而言,滴滴平台提供现成的商业化渠道,绕过传统贸易模式下的品牌建设与渠道开拓周期。
以2023年比亚迪与滴滴巴西平台99的合作为例,300辆D1通过租赁方式进入运营场景,既为平台补充优质运力,又为车企提供产品展示窗口。这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出行”的中国模式系统性输出,形成深度绑定的产业同盟,增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整体竞争力。

从长远看,此举助力滴滴抢占全球电动化转型战略制高点。拉美等新兴市场正处于转型起步期,滴滴通过大规模投入电动车与充电网络,有机会参与制定市场规则、主导生态构建。一旦生态体系成熟,将形成由技术标准、充电设施与用户习惯共同构筑的壁垒,为后续竞争者设置高准入门槛。
04 写在最后
滴滴在墨西哥的500辆电动车投运,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开端。它揭示了中国平台企业与制造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新型协同关系:以出行平台为渠道,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将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整体优势打包成“解决方案”向海外输出。
对滴滴而言,这是墨西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这是突破传统出口模式的新路径。这种“组团出海”模式能否经受国际市场考验,将成为观察中国产业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