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屈宏斌深度解析:中国2035年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路径与策略

时间:2025-10-29 16:30:06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作者: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屈宏斌,汇丰银行大中华区前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近期就中国如何迈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发表了深入见解。



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虽简短,却蕴含深远意义,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一、目标解读:从“匈牙利守门员”到“斯洛文尼亚梦幻区”

首先,我们需明确何为“中等发达国家”。尽管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权威机构对此并无统一标准,但中国有自己的“参考答案”。外交部官网的“国家概况”栏目将西班牙、希腊、葡萄牙、捷克、匈牙利等国列为中等发达国家,其中匈牙利以人均GDP约2.3万美元的水平成为这一俱乐部的“守门员”。

然而,这仅是基础目标。若将世界平均水平视为发达世界的入场券,那么“中等发达”的含金量需更高。IMF数据显示,这一水平大致对应全球第34名,即斯洛文尼亚(人均约3.3万美元)所在的“梦幻区”。更高一档的“高配版”标准则是发达国家人均GDP的平均值(约为4.5万美元)。

中国目前人均GDP约1.4万美元,全球排名第70。未来十年,中国需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要么以8.5%的名义增速冲向“匈牙利守门员”,要么以12%的增速飞跃至“斯洛文尼亚梦幻区”。这无疑是一场需要持续以百米冲刺速度跑完马拉松的经济奇迹2.0。

二、增长双引擎:一边“放水养鱼”,一边“攀登科技树”

面对如此挑战,旧有的“基建+房地产+金融”发展模式已显不足。未来的核心动作将是“扩大内需”和“壮大新动能”。

1. 扩大内需:关键是让年轻人敢花钱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的提法意味深长。它要求中国既能生产高端产品,也能确保有人买得起这些产品,避免陷入“高端产能,低端循环”的困境。

为此,一个可行且有效的建议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将农村老人基础养老金从每月不到200元,用三年时间提升至1000元。这一举措堪称“一石三鸟”:

  • 对老人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尊严和生活改善。
  • 对80、90后而言,他们的父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数据显示70%以上的90后的父母是农村户口)养老金大幅增加,减轻了他们的赡养负担,使他们更敢于消费。
  • 对经济而言,这是最高效的“消费刺激计划”,能在社会结构的根部“放水养鱼”。

2. 壮大新动能:把“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树点满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攀登人均GDP高峰的“攀岩绳”。未来的产业格局清晰可见:

  • 传统产业:不是淘汰,而是“全链条赋能”,即给所有行业装上AI大脑和绿色心脏。
  • 新兴产业:在“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领域,中国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时,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工业元宇宙等新兴领域也需加快发展。
  • 未来产业: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前沿技术是中国的“技术储备”,决定着十年后的竞争力。

此外,“航天强国”和“交通强国”的提法表明,中国将从“地球圈”拓展至“太空圈”,同时打破国内市场壁垒,形成畅通无阻的统一大市场。

三、开放新棋局:从“接单”到“定规矩”,从“引进来”到“闯出去”

内部循环需打通,外部循环也需升级。

1. 制度型开放:从“玩家”向“裁判兼玩家”转变

以前,中国主要吸引外资和商品,是“接单生产”。现在,中国要参与乃至主导规则、标准和监管体系的制定,从“玩家”升级为“裁判兼玩家”。

2. 维护多边贸易:用产品说话

面对各种“小院高墙”和“去中国化”的噪音,中国最好的回应是用更高质量、更环保的产品说话,让“含新量”、“含绿量”更高的中国智造走向全球,实现市场和产品的“双提升”。

3. 拓展双向投资:推动“产业链整体出海”

未来五年,将是中国资本扬帆出海的“大航海时代”。国内竞争激烈?那就去全球开分基地。在高科技、绿色能源、数字基建等中国擅长的领域,推动“产业链整体出海”,将投资转化为影响力。

总而言之,2035年的目标是一张分量极重的考卷。它要求中国同时扮演好几个角色:一个孝顺的子女(通过养老改革释放内需),一个顶尖的工程师(通过新质生产力攀登科技树),和一个精明的国际玩家(通过高水平开放整合全球资源)。

这条路绝非坦途,但战略方向已无比清晰:对内“放水养鱼”激活消费巨浪,对外“点满科技”冲击产业巅峰。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极限挑战,而我们,都是这场史诗级闯关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