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锚定了战略方向。这一规划不仅承载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更需在百年变局与国内转型的双重背景下,通过系统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文将从历史方位、指导思想、实践路径三个维度,解析“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要义。
《建议》明确指出,“十五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需立足两大维度:
1. 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梯式推进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年规划(计划)始终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工具。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进入快车道: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目标需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个五年规划接力实现。其中,“十五五”需完成两大任务:
2. 全球变局下的战略机遇与风险
当前世界面临单边主义冲击、科技革命加速、地缘政治重组等多重挑战,但经济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不可逆。“十五五”需以“危中寻机”的智慧应对:
《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其核心要义可概括为“四个维度”:
1. 使命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
党的二十大明确,新时代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五五”需围绕这一目标,排除干扰、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
2. 战略取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大国关系与国际形势深度交织,要求以“稳中求进”为基调,通过扩大开放拓展国际空间,确保现代化进程行稳致远。
3. 发展路径:高质量发展与改革创新双轮驱动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需求为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推动经济质效提升与共同富裕。
4. 目标指向:2035年决定性进展
“十五五”需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在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同时,《建议》提出“六个坚持”原则:
指导方针需转化为具体行动,核心在于“四个着力”:
1. 构建新发展格局,掌握发展主动权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消除地方保护,同时扩大高水平开放,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例如,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监管执法,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2.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引领产业升级的关键。需统筹教育、科技、人才,突破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与未来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3. 保障民生与共同富裕,形成良性循环
将民生改善与内需扩大结合,实施就业优先与居民增收计划,优化收入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4. 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风险防线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需通过高质量发展增强韧性;安全是发展的前提,需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建立长效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目前,《建议》已获全会审议通过,国务院正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各地区需立足大局,细化政策、项目与改革举措,将蓝图转化为现实。使命在肩,唯有实干方能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