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AI狂潮下美股创新高,潜在风险与投资机遇并存

时间:2025-10-30 09:17:0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大型科技股持续走强,美国东部时间10月28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刷新历史纪录。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0.34%至47706.37点,标普500指数上涨0.23%至6890.89点,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8%至23827.49点。这一涨势背后,人工智能(AI)技术的爆发式发展成为核心驱动力,但市场分析人士同时警告:狂欢背后暗藏多重风险。

科技巨头领涨:英伟达、苹果市值再创新高

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全球技术大会(GTC 2025)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宣布多项战略合作,并公开淡化AI泡沫担忧。其言论直接提振市场信心,英伟达股价当日收涨4.98%至201.03美元,总市值逼近5万亿美元大关。苹果公司则凭借新款iPhone强劲需求,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继英伟达、微软后第三家达成此里程碑的科技企业。

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所长吴起涤分析指出,本轮美股上涨由三大因素共同推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企业盈利普遍超预期,以及市场对AI技术的长期乐观情绪。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已公布财报的标普500成分股中,87%的公司每股收益超出市场预期,科技与消费板块表现尤为亮眼。

AI狂潮能否持续?市场分歧加剧

黄仁勋在GTC大会上强调,AI需求真实且处于“良性循环”阶段。他预测,英伟达最新一代芯片发货量将达2000万颗,远超前代Hopper芯片400万颗的终身出货量,未来六个季度业务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高通同日宣布推出数据中心AI芯片,股价单日暴涨超11%,进一步点燃市场热情。

然而,市场对AI热潮的持续性存在显著分歧。瑞银证券对冲基金衍生品销售主管Michael Romano指出,当前风险资产上涨动能充足,标普7100点目标价正从“天花板”变为基准预期。但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警告,AI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滞后性,投资者过早计入积极因素可能导致非理性狂欢,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风险不容忽视。

隐忧浮现:五大风险信号值得警惕

在美股高歌猛进之际,多重风险信号已开始显现:

  1. 消费者信心下滑:美国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94.6,为六个月新低。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调查显示,国内政治担忧与政府停摆成为主要负面因素。截至10月22日,联邦政府停摆已持续22天,仅次于特朗普任期内的35天纪录。
  2. 估值处于历史高位:美国银行分析师Savita Subramanian指出,标普500指数估值已超过上世纪90年代科技繁荣期。尽管本轮上涨公司财务状况更健康,但高市盈率、信贷指标恶化等熊市信号正在闪烁。
  3. AI就业冲击预期:AI技术普及可能引发白领裁员潮,削弱消费支出动力。Subramanian提醒,企业裁员与消费者适应力之间的矛盾可能成为市场拐点。
  4. 政府干预风险:美国政府购买股票行为多出于救助目的,而非战略投资,这种干预模式增加了市场复杂性。
  5.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关税政策影响、政府停摆导致的数据真空,以及私人信贷领域潜在风险(如近期信贷事件暴露的“蟑螂效应”),均构成投资隐患。

投资机遇:关注底层基础设施与新兴市场

吴起涤建议,在AI主线之外,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两大领域:一是底层基础设施与硬件,如高速光通信模块、电网能源系统;二是中概股与新兴市场中硬件自主可控相关个股。Roundhill Financial首席执行官Dave Mazza则强调,本周科技股财报将成为关键考验——若业绩不及预期或AI支出回报存疑,市场可能迅速回调;反之,标普500指数或短期内冲击7000点关口。

专家观点:谨慎乐观,警惕情绪转向

吴起涤总结称,当前美股面临经济数据分化、估值高位、地缘政治三重风险。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已接近疫情期间低位,市场对负面消息的敏感度显著提升。他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美国经济数据、通胀走势及美联储政策信号,在享受AI红利的同时保持风险意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