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蒋凡主导的淘宝闪购,以500亿补贴换市场,能否撑起阿里电商的未来?
作者 | 詹方歌,邢昀
2024年11月21日,蒋凡在阔别四年后重返阿里权力核心,成为淘天集团第17个双11的“关键先生”。作为阿里体系中最年轻的核心高管之一,他肩负着带领阿里电商业务打响防守反击战的重任。回归一年间,蒋凡推动阿里电商从组织架构到战略方向的全面重塑,“大淘宝战略”雏形渐显,其中淘宝闪购成为其回归后的最大手笔。
淘宝闪购的玩法并不复杂:在淘宝设置专属入口,跳转至饿了么平台,依托饿了么扩充商超等非餐饮品类,实现从外卖到即时零售的品类拓展。用户可通过外卖骑手购买扳手、螺丝钉等非标商品,满足即时需求。2024年双11,淘宝闪购首次全面参与购物节,与美团的本地生活+即时零售模式形成直接竞争。
蒋凡的“大淘宝战略”第一步,是通过饿了么与淘宝的联动,探索远、近场电商融合的可能性。这一模式与9年前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战略如出一辙——当年张勇通过并购饿了么、孵化盒马、整合高鑫零售等,耗资超千亿布局线下;如今蒋凡则试图通过即时零售,重构电商生态。
蒋凡回归后,阿里股价从2024年11月21日的85.58美元/股,飙升至2025年10月28日的176美元/股,市值重回3万亿港币以上。财报显示,淘天收入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但资本市场对利润下滑的容忍度,似乎与马云的高频现身密切相关。
2025年以来,马云多次公开露面:从杭州园区到阿里云启动会,从湖畔小屋到饿了么工区,其回归后的两个关键场合——阿里云启动会和淘宝闪购周会,均凸显了阿里对电商+AI双核业务的重视。摩根大通在研报中指出,AI技术带来的效率红利将贯穿商家和消费者两端,推动阿里股票叙事从“市场份额流失方”转向“中国互联网一线资产”。
淘宝闪购上线4个月,日均活跃骑手数达200万,较4月增长三倍。高盛研报显示,截至7月,阿里在外卖市场的份额从不足20%提升至43%,与美团的差距缩小至4个百分点。然而,补贴带来的订单增长背后,商家和阿里面临新的效率问题。
部分商家反映,闪购用户中“只逛不买”的羊毛党增多,导致直通车等营销工具的效率下降。一位熟悉阿里搜推机制的人士表示,新用户或回流老用户的推荐精准度需时间优化,而价格敏感型用户的留存仍是挑战。蒋凡在业绩会上承认,需平衡规模与效率,但未透露闪购用户向电商业务的转化数据。
蒋凡的野心不止于闪购。9月以来,淘宝闪购开始拓展到店业务,首批覆盖上海、深圳、嘉兴的核心商业区,品类涉及茶饮、甜品等餐饮品类。然而,阿里在近场电商的短板依然明显:美团的地推铁军使其在商家端占据优势,而饿了么的招商动作似乎缺乏力度。
远场品牌做近场电商的供应链难题同样突出。淘天若不采用京东自营模式,从品牌到消费者的供应链将面临效率挑战。例如,北京东三环部分便利店的前置仓点位和货品品类雷同,暴露出铺货效率的潜在问题。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阿里高层正试图让马云理解,占据85%市场份额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市场普遍认为,500亿补贴外卖大战的决策由马云亲自拍板,彰显阿里破釜沉舟的决心。而蒋凡作为阿里年轻力量的代表,能否在马云的“战略正当性”支持下,扫清内部阻力,交出不一样的答卷,仍是未知数。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