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中国恢复进口美国大豆:全球大豆定价权在中国手中

时间:2025-10-30 10:10:18 来源:北向财经 作者:北向财经



近期,巴西大豆市场出现了一幕令人意外的场景:巴西大豆坐地起价,导致中国买家集体停购。这一事件背后,折射出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在全球大豆市场中的关键地位。

今年5月以来,中国暂停了从美国进口大豆,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未采购一颗美国大豆。这一举动使得美国大豆市场陷入困境,而巴西则趁机填补了市场空白。中国每年需进口约1亿吨大豆,今年大部分订单转向了巴西。前9个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已达7200万吨,按照这一趋势,全年进口量很可能超过1亿吨。

然而,巴西粮商并未因此感激中国市场的支持,反而采取了囤粮惜售的策略,并通过涨价来回应。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巴西大豆的价格从每吨580美元迅速攀升至650美元。如今,巴西大豆的价格甚至比加上关税的美国大豆每吨还要贵66美元。这一价格走势与美洲大豆大丰收的背景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

面对巴西大豆的不合理涨价,中国买家选择了集体抵制。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发布公告,明确表示暂停采购巴西大豆,包括12月份和明年1月份船期的订单。公告中明确指出,暂停采购的原因是巴西大豆的高溢价。



中国为何有底气拒绝购买巴西大豆?难道中国不需要大豆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需进口约1亿吨大豆。如果这些大豆全部依靠国内生产,将需要占用7.6亿亩耕地,这对于中国总共19亿亩的耕地来说,显然是一种资源浪费。

然而,中国从未打无准备之仗。面对巴西大豆的涨价,中国早已做好了多手准备。一方面,中国的大豆储备量超过4500万吨,即使不进口一粒大豆,也足够国内使用半年。另一方面,中国迅速调整了进口策略,在阿根廷取消大豆出口税的两天内,下单了130万吨阿根廷大豆。这批大豆品质优良,且价格便宜,每吨至少比巴西大豆便宜200元,将于11月份装船发往中国。

更重要的是,中国手中还握有一个“超级备胎”——美国大豆。中美在马来西亚的第五轮贸易谈判已经结束,根据凤凰网的报道,大豆成为了此次谈判的重要议题之一,双方很可能达成合作。



对于恢复进口美国大豆,许多网友可能感到难以接受。然而,从战略层面来看,此时购买美国大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其产量受耕地资源限制,无法实现爆发式增长。全球耕地总面积相对稳定,粮食产量一直呈线性增长,年均增长率仅为两三个百分点。因此,中国购买其他国家的粮食,会导致这些国家的原有客户转向美国,最终形成一种新的平衡。

大豆作为中国手中的一张重要牌,虽然在短期内会让美国感到疼痛,但并不能彻底摧毁美国的农业。如果中国今年完全不购买美国大豆,美国农民明年可能会减少大豆种植,这反而会让中国失去一张重要的谈判筹码。



特朗普为何对大豆问题如此上心?中国去年从美国购买了120亿美元的大豆,虽然这一体量在农产品贸易中不算小,但与两国每年数千亿美元的贸易额相比,占比并不高。然而,特朗普却多次请求中国伸出援手,核心原因在于美国大豆主要种植在中西部的红州,这里是特朗普的基本盘。

美国两党的竞争逻辑是保住基本盘,再争取摇摆州。因此,在拜登时期,大豆问题并不受重视。但特朗普不同,他如果忽视这些农民的利益,可能会在明年的中期选举中失去支持,因为内部背叛往往比外部敌人更具破坏性。



那么,在特朗普与拜登之间,谁掌权对中国更有利?去年美国大选时,国内媒体普遍认为特朗普掌权对中国更有利。因为民主党虽然表面上和气,但下手更黑;而特朗普作为生意人,虽然叫得更凶,但对中国的需求更多,谈判空间也更大。

中美博弈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留着大豆这张牌反复打,也更希望对手是特朗普。在中国用大豆拿捏美国半年后,在美国农民决定明年种植计划之前,突然恢复进口美国大豆,就像是给特朗普脖子上拴了根绳,以后可以一直牵着他。



大国博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不能因为一时的不快就彻底断绝来往。中美在博弈过程中,既有竞争与对抗,也有合作。对于巴西而言,即使关系再好,也要看价格是否合适。他们需要认清一个基本现实:全球大豆的定价权,应该由中国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