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网易财经ESG
作者 | 韦燕菲
2025年8月12日,甘源食品(002991.SZ)发布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实现营业收入9.45亿元,同比下降9.34%;归母净利润7460.5万元,同比下降55.2%。作为以青豌豆、瓜子仁、蚕豆“老三样”起家的休闲零食企业,甘源食品近年通过拓展坚果、膨化食品及健康子品牌“果果嘿巧”“锅霸”等实现多元化布局,但目前正经历阶段性调整阵痛。
来源:wind官网
废水处理表现尚可,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根据国际机构包装食品行业ESG评级标准,环境(E)维度重点关注水资源管理、包装材料及碳足迹。甘源食品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公司通过技术升级降低生产能耗,并探索可降解包装材料。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公司披露了年处理污水水量、污水处理率、COD排放量等数据,信息透明度优于未披露具体数据的同行洽洽食品。
来源:MSCI官网
然而,公司未制定废水减排目标,当前虽实现100%污水达标排放,但未来能否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浓度仍存疑。从ESG议题优先级变化看,2023年“客户服务与沟通”“产品质量”为最高优先级,2024年则调整为“环境合规管理”,反映公司战略重心向环境管理倾斜,但绿色转型仍需长期投入。
来源:《甘源食品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产品研发有创新点,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在健康升级趋势下,甘源食品推出高蛋白竹盐豆系列等低糖低盐产品,并通过多样化口味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但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其ESG短板:2013-2015年间产品因大肠菌群、过氧化值超标多次被通报,黑猫投诉平台累计240条投诉涉及变质、异物(铁钉、虫子等)及虚假宣传,严重损害品牌形象。
来源:《甘源食品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尽管公司强调“供应链数字化”,但原料质量不稳定、物流管理缺失及投诉处理效率低等问题仍待解决。
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销售费用大增,调整阵痛期承压
治理(G)维度方面,甘源食品股权高度集中:实际控制人严斌生持股56.24%,兼任董事长、总经理等职,虽提升决策效率,但可能削弱中小股东话语权。业绩层面,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激增26.59%至1.75亿元(销售费用率12.67%,高于洽洽食品的9.99%),会务费同比暴涨366.76%至577.25万元,主要因市场推广投入增加。尽管品牌建设与新产品推广为长期战略,但短期投入回报滞后导致利润承压。
来源:《甘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若能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决策监督机制及资源配置,甘源食品或有望逐步缓解转型阵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甘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甘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ESG报告》
《多个品类收入下滑,甘源食品上半年净利润腰斩》;北京商报
《透视半年报|广告费飙升没换来销量,甘源食品业绩下滑》;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