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马斯克对手现身!小鹏IRON机器人搅动人形智能赛道

时间:2025-11-11 05:16:50 来源:节点财经 作者:节点财经



文 / 王浩纯

来源 / 节点财经

当小鹏汽车2025年科技日的聚光灯聚焦在名为「IRON」的人形机器人时,这场发布会已悄然改写智能硬件竞争格局。这款以轻盈「猫步」登上舞台的机器人,不仅因步态模拟引发「真人扮演」争议,更通过资本市场反应揭示了具身智能赛道的底层逻辑——在AI技术同源化趋势下,真实可验证的工程能力正在取代概念演示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市场悖论:真实比完美更值钱

社交媒体上「机器人步态过于流畅」的质疑,意外成为IRON技术突破的另类认证。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布的「一镜到底」验证视频,在24小时内引发美股与港股的戏剧性波动:从科技日后的纳斯达克下跌3%,到港股次日直线拉升超6%,资本市场用资金流向诠释了新逻辑——在AI大模型时代,投资者更关注技术落地的可验证性。

这种需求倒逼企业调整传播策略。当传统科技发布会依赖CG特效营造未来感时,小鹏选择用原始视频打破「第四面墙」,其背后是2250TOPS算力的图灵AI芯片与全固态电池的硬实力支撑。这种技术透明化策略,正在重塑智能硬件行业的信任构建模式。

技术解构:从动力革命到设计哲学

IRON的178cm身高与70kg体重背后,是三颗自研图灵芯片构成的移动数据中心。其全固态电池方案不仅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更通过能量密度提升实现灵活部署。这种将电动汽车电池技术「降维」应用于机器人的策略,展现出跨领域技术迁移的商业智慧。



在机械设计层面,IRON突破行业惯例采用极端拟人化策略。女性化曲线与肌肉感男性版本的双形态设计,通过清晰的社会性别编码跨越「恐怖谷」效应。这种设计哲学背后,是机械工程领域对人类心理接受度的深度洞察——明确的性别特征比中性设计更能快速建立社会认同。

战略跃迁:从造车新势力到AI平台商

何小鹏公布的1000亿机器人领域投资计划,核心在于驱动IRON的第二代VLA大模型。这套统一AI架构将同时赋能智能汽车、飞行汽车与L4级自动驾驶网约车,形成物理AI的生态闭环。德国大众2026年新车搭载图灵芯片的决策,验证了该技术体系的商业价值,更预示着小鹏将从产品制造商转型为AI技术输出方。



这种转型具有双重战略意义:在B端市场,通过向传统车企输出芯片与算法模型开辟新营收渠道;在C端市场,以商业服务场景为突破口,规避家庭与工业场景的高成本风险。2026年让IRON进入线下门店担任讲解员的计划,正是这种精准市场定位的体现。

赛道重构:车企围攻具身智能

广汽、比亚迪、吉利等车企的集体入局,揭示了技术同源驱动下的产业变革。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在传感器融合、环境感知、决策算法等层面的高度共通性,使车企具备天然技术迁移优势。更关键的是,汽车工厂作为封闭试验场,能以低成本构建数据飞轮——这种「产线即实验室」的模式,是纯粹机器人企业难以复制的壁垒。



摩根士丹利预测的5万亿美元人形机器人市场,正在催生车企的三大战略目标:构建自动化产线循环体系、成为物理世界AI平台服务商、拓展资本市场估值空间。2026年作为首个关键交付节点,将检验企业能否从技术演示转向规模化商业部署。

商业化突围:绕开灵巧手陷阱

当特斯拉Optimus在工厂拧螺丝、优必选Walker S进厂实训时,小鹏选择让IRON优先进入商业服务场景。这种差异化策略源于对核心痛点的清醒认知:在工厂场景中,机械手损耗成本远超人工;在家庭场景中,非结构化环境的安全风险难以控制。通过聚焦视觉感知与交互能力,小鹏成功规避了全行业最昂贵的灵巧手研发难题。



这种务实路径正在改写竞争规则。当其他企业还在突破技术瓶颈时,小鹏已通过宝钢工业巡检、门店接待等场景构建商业闭环。IRON机器人的历史使命,已从技术展示转向验证AI能力的商业价值——这或许正是马斯克需要警惕的真正对手。

*题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