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鹏华基金闫思倩:三年巨亏30亿,明星光环下的持有人困境

时间:2025-11-11 05:11:08 来源:一地基毛 作者:一地基毛



来源:守基人

近日,一则关于鹏华基金明星基金经理闫思倩的“互殴”传闻,将她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尽管涉事双方迅速在朋友圈澄清,称传闻为“恶意诽谤,严重与事实不符”,但这一事件仍让这位鹏华基金的“台柱子”成为市场焦点。



作为基金行业备受瞩目的基金经理,闫思倩以高度集中、押注单一赛道的极致投资风格闻名。这种策略虽能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创造爆发性收益,但也导致其管理的产品频繁出现“大回撤、大波动”,引发市场争议。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尽管闫思倩管理产品的累计收益率看似亮眼,但近三年间,这些产品为持有人带来的合计亏损已接近30亿元。这一数据,无疑给那些因追逐明星基金经理而入场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极致风格:从“新能源女神”到机器人笃信者

闫思倩的职业生涯始于卖方研究领域,她曾在华创证券、中银国际证券担任分析师。2015年,她转入工银瑞信基金,并于2017年开始管理公募基金。凭借对新能源汽车板块的重仓布局,她实现了三年三倍的惊人回报,一度被市场誉为“新能源女神”“新能源车一姐”。

2022年1月,闫思倩加盟鹏华基金,担任权益投资三部总经理、投资总监。职位的升迁并未改变她的投资逻辑,她依然坚持对单一赛道的高度集中投资,从新能源到机器人,风格始终如一。

然而,极致风格在创造高光业绩的同时,也带来了远超同类的波动风险。她管理的多只产品,如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A、鹏华新能源汽车混合A、鹏华碳中和主题等,均因新能源板块的回调而一度出现大幅亏损。其中,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A的最大回撤接近60%,鹏华新能源汽车混合A的最大回撤超过50%,鹏华碳中和主题也一度跌超40%。

2024年,闫思倩将投资重心转向机器人领域,其管理的基金在今年表现亮眼,一度排在混合型基金的第一名。但受市场波动影响,基金净值频频出现“过山车”走势,让投资者心惊胆战。

三年巨亏30亿,谁在为波动买单?



(来源:Wind,截至2025/11/10)

根据Wind数据,闫思倩目前在管5只基金,在管规模已突破200亿元。截至11月9日,她旗下多只基金表现突出,其中鹏华碳中和主题累计收益率达84.94%。



(来源:Wind,截至2025/11/10)

然而,亮眼的净值背后,却是大量持有人实实在在的亏损。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她管理的5只基金合计亏损接近30亿元。这一数字,无疑让那些因信任明星基金经理而入场的投资者感到痛心。

究其根源,这一现象的形成在于“高波动+散户追涨杀跌”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基金因押中风口吸引大量资金涌入,随后市场回调导致净值大幅回撤,普通投资者往往在市场低位选择割肉离场,最终形成“基金经理赚了名气,持有人亏了本金”的尴尬局面。



(来源:Wind,截至2025/11/10)

在这一过程中,基金管理人成为少数稳赚不赔的一方。据Wind数据显示,闫思倩目前在管基金过去几年合计为鹏华基金贡献管理费1.71亿元。这一数字,无疑让市场对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产生了质疑。

值得一提的是,鹏华基金近期为闫思倩发行了新基金鹏华制造升级混合,募集规模达20亿元。该公司历来有包装明星基金经理的习惯,此前王宗合的案例仍历历在目。这一做法,无疑加剧了市场对基金公司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担忧。

与鹏华基金高位募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秉持审慎原则的基金管理人选择了“闭门谢客”。今年以来,已有近22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公告,多家知名私募也暂停新客申购。这一现象,无疑反映了市场对当前投资环境的谨慎态度。

当前A股已站上4000点,机器人板块估值处于近五年94%分位的高位,建仓难度显著。对于这20亿元新资金而言,闫思倩面临两难选择:高位建仓风险高企,不建仓则难以向投资者交代。该基金自成立以来净值几乎走平,也正折射出这一“烫手山芋”式的现实困境。

结语:投资的意义何在?

三年30亿的亏损数字,这不仅是冰冷的统计,更是无数投资者被辜负的信任与破碎的财富梦想。当一位基金经理以“极致风格”博取声望与规模时,其产品背后却是持有人惨重的实际亏损。这一巨大反差,迫使我们去审视基金行业的核心价值:那些亮眼的净值曲线与排名,若不能转化为持有人的真实回报,其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