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OpenAI进军AI硬件:梦想照进现实还是镜花水月?

时间:2025-09-24 19:17:53 来源:36氪财经 作者:36氪财经


作者|范亮

编辑|张帆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当OpenAI与立讯精密合作开发AI硬件的消息不胫而走,资本市场迅速掀起波澜。9月22日至24日三个交易日内,立讯精密股价累计涨幅逼近30%,市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创下五年新高。这场资本狂欢背后,究竟是消费电子新周期的曙光,还是AI硬件概念的又一次泡沫?

自2020年苹果推行"去中国化"战略以来,叠加消费电子行业下行周期,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歌尔股份等"果链"龙头股价均遭遇腰斩。此次立讯精密股价突破历史峰值,是否预示着行业拐点已至?哪些企业具备承接OpenAI硬件订单的潜力?


iPhone业绩与AI想象力的双重驱动

9月10日发布的iPhone 17基础版堪称苹果"技术大跃进":120Hz高刷屏、8GB内存、256GB存储起售,5999元定价引发市场热议。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已要求立讯精密将标准版iPhone 17日产量提升40%,并通知供应商提高零部件供货量。天风证券预测,今年iPhone出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在iPhone 17强劲销量预期下,"果链"企业业绩增长确定性增强。但真正点燃市场热情的,是OpenAI带来的AI硬件想象空间。今年A股市场呈现明显特征:兼具当前业绩支撑与未来成长潜力的板块,往往能获得更高估值。算力产业链的光模块、PCB板块,以及机器人产业链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均因短期业绩与长期前景的双重保障而受到追捧。

对立讯精密而言,iPhone 17的超预期表现为其奠定了业绩基础,而与OpenAI的合作则打开了AI硬件领域的成长空间。这种双重驱动模式,正是其股价突破历史新高的核心逻辑。更值得关注的是,OpenAI的入局可能标志着消费电子行业新周期的启动。

回溯2023年大模型概念兴起时,A股曾掀起AI硬件炒作热潮,漫步者、传音控股、国光电器等企业股价大幅上涨。但随后因缺乏行业巨头引领,AI硬件市场陷入横盘震荡。此次OpenAI的强势介入,不仅传递出AI硬件即将爆发的信号,更通过其行业影响力为整个赛道注入信心。


硬件梦:机遇与挑战并存

据The Information披露,OpenAI正在研发的端侧AI硬件产品矩阵涵盖无屏智能音箱、可穿戴徽章(AI Pin)、智能眼镜和数字录音笔等。这表明OpenAI正试图构建完整的AI硬件生态。其进军硬件领域的动机可能包括两方面:

其一,拓展营收渠道。截至2025年7月,ChatGPT周活跃用户突破7亿,但收入仍依赖API许可和订阅服务。面对未来巨额的AI资本开支,OpenAI需要更多元化的收入来源。通过AI硬件业务提升估值,进而获得更高融资,或是其重要战略考量。

其二,掌控硬件入口。市场已形成共识:AI应用需以智能硬件为载体,硬件将成为AI的核心流量入口。OpenAI需要抢占这一入口,以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事实上,OpenAI的硬件探索早已开始。2020年,创始人Sam Altman个人投资了由前苹果员工创立的Humane公司。该公司2023年推出的无屏可穿戴设备AI Pin,因发热严重、延迟高等问题遭遇市场失败。2025年2月,Humane将部分资产以1.16亿美元出售给惠普,并宣布停止AI Pin业务。这一挫折为OpenAI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5年5月,OpenAI以65亿美元收购由苹果前首席设计师Ive创立的IO公司,正式吹响进军AI硬件的号角。华泰证券推测,基于OpenAI高管演讲内容,其首款硬件产品可能是类AI Pin设备。该产品体积略大于AI Pin,可佩戴于胸前或颈部,配备摄像头和麦克风,但不设显示屏,预计2026年面世,出货量可能达1亿台,并采取低价策略。

奥特曼在红杉资本演讲中指出,未来"核心AI订阅"将深度融入生活工作。华泰证券分析认为,实现这一愿景的首要步骤是通过类AI Pin硬件普及收集个人数据,随后推出耳机、眼镜、手表等配套产品,构建完整的AI硬件生态。

OpenAI选择类AI Pin作为首款产品,主要基于以下考量:

全面感知能力。相较于智能耳机,AI Pin的摄像头能更全面感知环境;与智能眼镜相比,其佩戴更轻便,避免长期佩戴不适。

高灵活性与沉浸体验。区别于固定位置的智能音箱,类AI Pin硬件可随身携带,无缝融入各种场景。其无屏设计减少注意力分散,提供更深度的AI互动体验。

这些优势使类AI Pin硬件有望成为OpenAI连接其他AI设备的核心入口。从销售模式看,OpenAI可能采取订阅软件赠硬件或购买硬件赠软件的方式。2025年7月发布的ChatGPT Agent,已开启其大模型商业化进程,硬件产品将进一步强化AI软件与现实世界的交互。

综上所述,OpenAI硬件业务的成败,关键在于其硬件产品之间以及硬件与AI软件能否实现无缝交互。这对供应链管理和软件工程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其硬件梦的实现之路充满挑战。


OpenAI的潜在合作伙伴盘点

回顾科技史,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均曾涉足硬件领域,但大多铩羽而归。硬件开发需要工程、材料科学和工业设计专业知识,还涉及复杂的供应链管理,这些都是软件公司的短板。例如,谷歌的Nexus、Pixel手机因定价高、缺乏差异化,市场占有率长期低迷;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箱虽引领行业,但2017-2021年累计亏损超250亿美元。

有鉴于此,OpenAI首先需要解决供应链管理问题。其选择立讯精密作为合作伙伴,正是基于以下考量:

果链龙头地位。IO公司创始团队来自苹果,立讯精密为苹果提供手机、电脑、耳机、手表等多条产品线的组装服务及核心零部件供应,是IO团队熟悉的合作伙伴。

全产业链能力。立讯精密业务涵盖天线、声学、马达、无线充电、连接器、光学等核心零组件生产,以及后端的整机组装业务。

具备果链身份且拥有全产业链能力的消费电子企业,均可能成为OpenAI的供应商。特别是计划发布的类AI Pin产品配备摄像头和麦克风,相关产业链企业更有望获得优先合作机会。

1. 歌尔股份

产品线涵盖精密零组件(扬声器、马达、光学器件、MEMS传感器)、智能声学整机(无线耳机、智能音箱)以及智能硬件(VR、MR产品),展现从零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能力。2010年进入苹果产业链,目前为苹果供应扬声器、麦克风,并承接AirPods代工业务。

2. 瑞声科技

产品包括扬声器、MEMS麦克风、振动马达、光学组件和均热板等。2010年进入苹果产业链,为苹果提供扬声器、麦克风、振动马达、均热板等产品。

3. 高伟电子

主要产品涵盖光学部件、相机模组及系统集成。2009年成为苹果相机模组供应商,持续供货至今。值得注意的是,立讯精密关联公司2020年成为高伟电子大股东,实质上已将其纳入"立讯系"。若立讯精密与OpenAI合作,高伟电子有望承接光学相关订单。

4. 领益智造

2008年进入苹果供应链,为苹果供应精密功能件与结构件、充电器及散热模组等,具备从零件到模组集成的全产业链能力。在投资者问答平台上,针对是否与OpenAI合作的提问,领益智造回应称因商业保密协议约束不便披露,既未承认也未否认合作关系。



图:领益智造投资者问答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决策前应咨询专业人士。我们不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特定资质的服务。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