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苗苗
图源:图虫创意
近日,保险行业再次迎来一起引人注目的股权拍卖事件。黄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财险”)的1.25亿股股权即将被摆上拍卖台,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黄河财险1.25亿股权即将拍卖,起拍价1.15亿
9月24日,阿里资产拍卖平台发布消息,黄河财险的1.25亿股股权将于10月20日公开拍卖,起拍价定为1.15亿元,而评估价则为1.28亿元。此次股权的出让人为兰州新区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区城投集团”),其实控人为兰州新区财政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产评估报告中,针对这1.25亿股股权,采用了两种评估方法,但结果却大相径庭。按收益法评估,该笔股权的估值仅为2037.32万元;而按市场法评估,同一股权的估值却高达1.28亿元,两者相差超过1亿元。最终,评估报告选择了市场法结果作为定价结论。
时代周报记者就此次股权拍卖事宜联系了黄河财险,但截至发稿时,尚未获得回复。
估值差异超1亿,市场法成定价依据
此次被拍卖的股权为新区城投集团所持黄河财险的全部股权。新区城投集团由兰州新区财政局实际控制,是黄河财险的第九大股东,也是其创始股东之一。
根据资产评估报告,收益法评估主要基于未来预期收益折现到当前的价值,适用于现金流稳定、可预测的企业。然而,在此次评估中,新区城投集团所持黄河财险5%股权(对应1.25亿股)的估值仅为2037.32万元,较该笔股权账面净资产价值1.12亿元,减值了9126.51万元,减值率高达81.75%,估值较账面价值大幅缩水八成以上。
相比之下,市场法评估则通过比较类似企业的交易价格来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更适用于有活跃交易市场的行业。在此次评估中,该笔股权按市场法评估的估值达1.28亿元,增值了1607.60万元,增值率为14.40%,高于账面价值。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分析指出,两种评估方法估值悬殊超1亿元的情况并不常见,这反映了不同评估方法对特定情况的敏感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市场法而非收益法作为定价依据是合理的,因为市场法更能反映当前市场条件下同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同时,这也表明中小险企的估值体系确实面临挑战,特别是在面对不确定性和流动性较低的情况下。
股东股权质押频繁,黄河财险面临挑战
另据资产评估报告披露,黄河财险共有9家股东。除第九大股东所持黄河财险全部股权即将被拍卖外,该公司第一大股东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公航旅集团”)所持全部20%股权、第八大股东甘肃远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持全部8%股权均被质押。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甘肃公航旅集团在2024年内对其所持的黄河财险股权发起了高达29次质押。目前,仍有8笔质押有效,涉及股权数量高达5亿股。
上半年净亏损738.51万元,承保亏损持续
黄河财险于2017年12月获批开业,注册资本25亿元,是甘肃省首家全国性法人保险机构。然而,自开业以来,其业绩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2018年至2024年,黄河财险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62亿元、4.19亿元、6.04亿元、8.82亿元、11.43亿元、13.81亿元、15.04亿元,但同期净利润却分别为-1.04亿元、-7791.56万元、-5774.31万元、1098.11万元、164.49万元、-3454.11万元、588.26万元,波动较大且多数年份处于亏损状态。
最新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黄河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0.19亿元,同比增长27.9%;但实现净利润-738.51万元,亏损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上半年,黄河财险签单保费9.733亿元,其中车险签单保费3.5647亿元,车险车均保费1958.52元,较去年同期的1657.74元,涨超300元。
目前,黄河财险仍面临承保亏损的问题。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上半年,黄河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109.92%,较上年末上涨2.78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为37.51%,较上年末下降3.23个百分点;综合赔付率为72.41%,较上年末上涨6.01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6月末,黄河财险总资产为48.23亿元,净资产22.2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003元。
高层换血,黄河财险未来何去何从?
去年年底,黄河财险经历了高层换血。2024年11月,时年59岁的王晓钟获批出任黄河财险董事长;此前在2023年7月,黄河财险首任董事长荣志远因职务变动原因宣布辞职,由职工董事王晓钟临时代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权。
2024年12月,时年57岁的石海波获批出任该公司总裁。石海波历任黄河财险财务会计部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总裁助理、经理层临时负责人、副总裁等职务,对公司的运营和管理有着深入的了解。
面对股权拍卖、业绩波动、承保亏损等多重挑战,黄河财险的未来何去何从?市场正密切关注其后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