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黄斌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近年来,“出海”成为中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关键词。在这股浪潮中,中国文化出海也形成了自己的“新三样”——网剧、网文和网游。这些依托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的内容形式,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亮眼表现,并在各自领域实现了全球领先。
与传统文化出海不同,“新三样”体现了技术进步对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理解这一趋势,对于提升中国软实力至关重要。关键在于把握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驱动的内容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字文化创新生态体系。
文化产业究竟是“技术为王”还是“内容为王”?许多人倾向于“内容为王”。然而,从“产业”视角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必须遵循创新驱动的发展规律。
短期内,技术水平相近时,“内容为王”确实成立,优质创意和产品是市场制胜的关键。但长期来看,技术迭代会迅速改变产业格局。新技术带来新产品,形成对传统产品的“代差式碾压”。许多优质内容因技术落后而失去市场,甚至消失。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变革正快速发生,技术比内容更为重要,引领着产业发展。
以文化出海“新三样”为例,网文、网剧、网游均基于数字技术的内容创新,对传统产品形成了巨大冲击。横向比较中,网络文学出海最早成功,但近年来热度有所下降。原因在于,随着技术进步,网游、网剧的制作和传播门槛大幅降低,产业发展迅速,更受年轻人喜爱。而网络文学虽也有技术进步和业态更新,但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的连载小说,仍劝退了不少读者。
当然,网文正日益成为网剧、网游的重要IP来源,从前台走向幕后,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正是技术变革带来的产品迭代和文化消费习惯的改变。
再以影视产业为例,电影产业常被视为文化产业化的代表。但随着技术进步,游戏产业的技术含量、生产率和附加价值快速提升,薪酬水平也更高。因此,影视行业从业人员不断转行至游戏产业。尽管中国也出现了《哪吒》《流浪地球》等优秀电影,但票房巅峰远低于游戏产业产值,且近年来有下降趋势。
早期,游戏产业曾受惠于电影后期制作技术,但现在更多是电影行业受惠于游戏行业的技术进步。如风靡全球的《黑神话:悟空》,其人物形象毛发清晰、建筑纹理精美、光影效果拟真,主要得益于腾讯收购的Epic Games公司旗下的“虚幻”游戏引擎。
这一技术不仅服务于游戏产业,还可应用于电影拍摄、艺术设计等领域。但正是游戏行业规模更大、盈利能力更强,才更有能力开发、运用新技术。
同时,游戏产业带动了显卡技术提升,实质性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因此,在观察和研究文化出海时,我们应更深入思考中国的产业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更加重视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产业。
强调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巨大作用,并非忽视文化内容的价值观作用。内容,尤其是其中的价值观,往往以更隐性的方式浸润在具体产品中。
以游戏产业为例,不同游戏对“英雄人物”的属性设定往往不同。欧美游戏脱胎于其文化,人物设定多为力量、敏捷、魔法等;日本游戏则可能引入忠诚等指标。这些看似技术设定,实则反映了不同文化对“英雄”的理解和价值观取向。
如中国人看“三国”,一定觉得关羽比吕布好。但若用欧美游戏评价指标,关羽的“数值”可能并不如吕布。
中国文化产业正经历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向“自主创新”的过程。早期,中国企业往往模仿海外产品。但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从“第一性”出发讨论产品,思考用户真正需求,而非盲目跟风市场。
当坚持这样的专业精神和独立精神时,产品一定会内嵌着原生性的中华文化,并在各个方面不自觉地展现出来。如《黑神话:悟空》《原神》《王者荣耀》等游戏,均通过各种方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推动了国际游戏玩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
在东南亚的长视频产业竞争也是如此。虽然以Netflix为代表的美国平台仍具影响力,但以腾讯WeTV、爱奇艺、芒果TV等为代表的中国平台也赢得了诸多国家民众的青睐。中国的影视剧越来越受当地追捧,明星号召力增强,中国的文化产品和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吸引当地年轻人。
当然,文化出海不会一帆风顺。文化承载着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任何国家和政府在允许他国文化产品进入时都会慎之又慎,并附带着一定限制和条件。
但中国已在数字文化产业中取得领先优势。数字文化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的典型代表。选定这一主场,推动双边和多边文化产业合作,引领和推动全世界数字文化市场的开放、共享、进步,既能引领全球文化产业进步,也能更好承载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和出海至关重要。但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往往需要其他领域的创新溢出,尤其是数字技术创新的溢出。
然而,技术的溢出也需要有能力的承接主体。文化企业尤其是内容生产企业往往规模小、整合资源能力弱,很难承接其他产业部门的先进技术,更遑论提出需求、引领研发了。
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体量更大,更能推动和融合相关领域创新成果应用于文化产业,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形成创新生态。在数字文化产业持续升级和出海等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表明,后发国家在追赶阶段集中资源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是行之有效的战略选择。
当然,对于龙头企业是否会导致垄断的担忧一直存在。判别垄断既要划清市场范围,关键还在于后来者能否顺利进入。内容产业很难形成垄断,因为内容生产的进入门槛不高,从业人员流动频繁,总有后来者可以做出更好的作品。
数字文化产业中,一直都有新势力迅速崛起,或挑战既有格局,或切入细分领域并快速发展。这说明行业充满活力,也说明了在数字文化产业中尚没有形成“垄断”的格局,领先者仍需快速迭代、努力奔跑才能保持领先。
更重要的是,龙头企业不能只盯着国内市场“内卷”,必须在全球市场中参与竞争。
对中国的文化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来说,出海不仅是自身商业选择,同样也承载着国家战略。
当技术支持足够雄厚、发行平台足够强大、传播渠道足够广泛时,内容创作团队就更有底气原创出文化产品,投资方也更有信心投资原创产品。文化产业将形成技术和内容的持续正循环发展,我国未来向世界贡献的优秀文化产品也会越来越多。
这是技术和内容融合创作最好的时候,也是中国文化出海最好的时代!
排版| 小禾| 正风轮值主编| 夏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