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非洲手机之王”的传音控股,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最新财报,这家在非洲市场称霸多年的手机巨头,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骤降44.97%,高增长时代宣告结束。
2006年,时任波导公司副总裁的竺兆江因开拓非洲市场的建议未被采纳,毅然辞职创立香港传音科技。彼时的非洲手机市场,仅有三星、诺基亚等少数国际品牌,竞争远不及国内激烈。更关键的是,非洲作为全球人口第三多且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大陆,为手机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传音控股的成功,源于对非洲市场的深度本土化改造。针对非洲基础设施薄弱、运营商割据的现状,传音首款手机Tecno便搭载双卡双待功能;针对深色人种夜间拍照“一团黑”的痛点,传音通过眼部和牙齿对焦增强技术,让深色人种也能拍出清晰照片。这些创新使传音手机迅速走红,2015年非洲出货量突破5000万部,2017年超越三星登顶非洲市场,至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2.01亿台,占据非洲智能手机市场超40%份额。
2019年,传音控股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股价暴涨60%,竺兆江也因此登上《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身家达155亿元。然而,非洲市场的巨大成功,也引来了小米、荣耀、华为、OPPO等国内巨头的围攻。
国产手机围剿,传音遭遇“双降”
小米的攻势尤为凶猛。2023年和2024年财报中,小米均将非洲列为关键增长区域。根据Canalys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在非洲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攀升至14.4%,排名第三,仅次于传音(51%)和三星(19%)。今年一季度,小米在非洲出货量同比增长32%,而传音同期出货量减少约5%。
其他国产手机厂商也在加速布局。荣耀今年一季度在非洲出货量暴涨283%,在南非市场占据智能机份额第二位;Realme的Note系列在非洲出货量增长89%;OPPO则选择在本地建厂,增强供应链实力。

除了市场竞争,传音控股还面临专利诉讼的挑战。华为、日本NEC、美国SPT、高通、诺基亚、飞利浦等科技巨头均对传音发起专利诉讼。今年6月,华为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法院对传音提起两起诉讼,指控其侵犯图像滤波和编码技术专利。
最新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传音控股实现营收495.4亿元,同比下降3.33%;净利润21.48亿元,同比下降44.97%。其中,三季度净利润增速为-11.06%。传音控股将利润下滑归因于“市场竞争及供应链成本综合影响”,并主动调低产品利润率以维持市场占有率。
重压下的转型:开拓新市场与多元化布局
面对激烈竞争,传音控股开始寻求转型。一方面,公司加速布局拉美、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早在2015年,传音便以印尼为起点进入东南亚市场,随后布局印度、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拉美国家。2024年,传音在拉美、东南亚、中东出货量分别排名第四、第三、第二,年增长率分别为40%、41%、9%。
然而,新市场的开拓并不容易。这些市场早已被三星、摩托罗拉等品牌统治,毛利率较低。2024年,传音在亚洲等其他地区的毛利率仅17.66%。同时,开拓新市场需要大量销售费用投入,今年前三季度传音控股销售费用达38.82亿元,远超2018年全年的22.54亿元。

另一方面,传音控股尝试产品多元化转型,进军储能和电动车市场。今年年初,传音与伊拉克光储经销商ZMC Solar Energy合作,切入储能市场。目前,传音储能业务已覆盖巴基斯坦、尼日利亚、伊拉克等国家,在巴基斯坦户用储能市占率接近15%。
在电动车领域,传音2022年设立出行事业部,推出REVOO品牌,进入两轮电动车市场。2023年,REVOO两轮车在非洲市场开售,随后扩展至南亚、拉美等地区。据REVOO官网消息,去年9月该品牌已在孟加拉国上市,并确立为非洲地区第一大电动摩托车品牌。
转型之路充满挑战
尽管布局广泛,但传音控股的新业务尚未成为新的增长点。今年上半年,传音智能机营收占比达83.87%,功能机占比5.86%,而代表手机以外业务的“其他”营收占比仅10.22%。同时,多元化发展也带来了更大的财务压力,今年前三季度传音控股研发费用达21.39亿元,同比上升3.15亿元。
无论是开拓新市场还是开发新产品,传音控股都面临巨大挑战。在非洲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家曾经的“非洲手机之王”能否成功转型,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