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特朗普2025亚洲行:在马来西亚下的一盘地缘经济大棋

时间:2025-11-11 09:14:38 来源:霞光社 作者:霞光社



作者|洋紫

编辑|李小天

在马来西亚西海岸中部的森美兰州,120万居民以种植水稻、油棕、橡胶为生。这座距离美国13000公里的农业州,却因一个特殊命名与美国产生关联——其境内定居点以美国第36任总统约翰逊命名。这一命名背后,折射出东南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特殊地位。

时间回溯至1966年10月30日,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突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区。彼时美国正深陷越战泥潭,国内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美苏太空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东南亚作为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前沿阵地,成为美国实施"魅力攻势"的关键舞台。约翰逊在短短21小时访问中,甚至亲自体验橡胶割胶,展现其战略布局的细致入微。



近半个世纪后的2014年,世界格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中美G2体系逐渐成型,亚太地区GDP占全球比重突破40%,预计2025年将达60%。美国战略重心随之东移,"重返亚洲"成为奥巴马政府的核心外交议程。时任总统奥巴马连续两年出访东亚,通过强化美日、美菲军事同盟,试图重建美国主导的亚太秩序。

马来西亚成为奥巴马展示"文化外交"的重要站点。这位在印尼度过童年的总统,用流利马来语追忆母亲对蜡染艺术的热爱,与头巾女孩击掌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马来邮报》评价其"懂得在伊斯兰世界使用尊重语言",这种柔性外交与约翰逊时代的硬性渗透形成鲜明对比。

2025年10月26日,特朗普的专机降落在吉隆坡机场,开启其亚洲三国行。此次访问时机耐人寻味——前一日中美经贸团队刚在吉隆坡达成贸易冲突休战协议。表面缓和的贸易关系下,地缘经济博弈暗流涌动。特朗普此行旨在将东盟国家纳入美国主导的供应链体系,削弱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访问首日,特朗普行程紧凑:出席东盟峰会、见证柬泰边境停火协议签署、与多国领导人会晤。在马来西亚传统舞蹈表演现场,这位近八旬的政治家即兴起舞,相关视频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热点。这种充满表演性质的互动,延续了其独特的政治风格。

经贸领域成果显著:美马签署《互惠贸易协议》,承诺削减出口关税、扩大工业品市场准入;在矿产合作方面,双方达成关键矿产(critical minerals)备忘录,旨在构建脱离中国供应链的稀土产业体系。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数据显示,2024年美马贸易总额80.1亿美元,但美国存在249亿美元逆差,新协议被视为扭转贸易失衡的重要举措。

马来西亚贸易部长透露,美方在谈判中提出多项涉及国家主权的"红线"要求,虽未具体说明内容,但表明东盟国家在经贸合作中保持警惕。这种防范心态与2014年奥巴马访马时签署的贸易安全合作协议形成对比,反映出地区国家对美国战略意图的深刻认知。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指出,与奥巴马时期相比,当前亚太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地区国家对美信任度下降,而中国与东盟贸易额持续攀升。2024年数据表明,中国连续15年保持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这种经济纽带难以被简单替代。

日本站访问中,美日签署5500亿美元投资协议,涵盖能源、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同时建立稀土联合开发机制。但《东京新闻》分析指出,日本企业收益分配比例仅为10%,散发着"新时代广场协议"的气息。美国对日汽车关税威胁虽暂缓,但叠加效应下,日本车企仍面临严峻挑战。

韩国站成果相对有限,美韩达成2000亿美元投资基金协议,但将年度现金投资额限制在200亿美元,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这种"细水长流"的合作模式,反映出美国对韩经济捆绑的谨慎态度。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缺席APEC领导人峰会,仅出席工商领袖论坛,凸显其经济优先的外交取向。

中美元首釜山会晤成为此次亚洲行最大焦点。特朗普在社交媒体高调宣布"G2即将召开",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伯格斯登在2008年提出,经基辛格等人完善。从奥巴马时期的"中美共治"到特朗普主动提及G2,折射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事实承认。经济学人杂志分析指出,中国通过建立新全球贸易规范,在贸易战中占据主动,2024年对美出口下降27%的同时,对其他国家出口增长8%。

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治理模式呈现鲜明特点:对外大搞关税博弈,对内加强产业管控。今年8月,美国政府收购英特尔近10%股权,成为最大股东,此前已与稀土生产商达成类似协议。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做法,标志着美国战略思维的重大转变。



国际关系学者施展认为,全球贸易变动导致政治空间与经济空间分离,传统宏观政策效力下降。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的亚洲行既是地缘经济博弈的延续,也是美国战略调整的缩影。当政治姿态让位于资本逻辑,新的国际关系纽带正在重塑亚太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