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董鹏
编辑丨骆一帆
近期,电解液产业链成为二级市场最受关注的投资热点。数据显示,11月10日,电解液添加剂龙头企业华盛锂电再次涨停,近五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97%,股价攀升至93元/股,不仅反超2022年锂电周期高点,更使公司上市三年来的套保盘全面“解套”。

添加剂供需趋紧,价格加速上行
天赐材料在10月末的业绩说明会上指出,经过数年行业低资本开支周期,除六氟磷酸锂外,部分电解液添加剂的供需关系已趋紧张,存在涨价可能。作为国内重要的电解液添加剂生产企业,华盛锂电主营碳酸亚乙烯酯(V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其中VC为公司第一大产品。
近期,电解液产业链涨价潮带动添加剂价格快速攀升。综合Wind、SMM数据,10月电池级碳酸亚乙烯酯价格由4.88万元/吨涨至5.7万元/吨,11月10日更大幅调涨0.5万元至6.65万元/吨,单日涨幅达8.13%。尽管涨幅不及六氟磷酸锂的短期翻倍,但仍为市场提供了新的炒作题材,涉及碳酸亚乙烯酯业务的孚日股份、富祥药业等企业股价也出现不同幅度上涨。
龙头地位稳固,业务集中度高
电解液由溶剂、溶质和添加剂三部分构成,华盛锂电是添加剂领域的核心企业之一。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统计,2018-2020年,公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出货市占率在国内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一。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其中VC作为电解液核心成膜助剂,FEC则主要用于提高电极材料稳定性,更多应用于高倍率动力锂电池。2024年,两大产品营收占比分别达到68.03%和22.08%,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收占比更是高达94.55%。

股价五天翻倍,杠杆资金入场
极高的业务集中度,叠加产品进入涨价周期,为华盛锂电带来了可观的盈利弹性。10月末天赐材料预判添加剂存在涨价可能后,11月碳酸亚乙烯酯等产品上涨明显提速。Wind数据显示,11月10日,碳酸亚乙烯酯单日调涨0.5万元至6.65万元/吨,市场最高价已达7.5万元/吨左右。
第一大主营产品价格的上涨、业务的高度集中,以及科创板公司20%的涨跌幅限制,共同造就了华盛锂电五天股价翻倍的奇迹。融资数据显示,11月5日以来,公司融资买入金额显著提升,从11月4日的0.7亿元迅速增至11月7日的1.9亿元,融资余额创出阶段性新高。个别交易日融资资金买入金额甚至超过当天成交额的10%。
截至11月10日收盘,公司股价已超过2022年上市初期的86.55元/股(前复权)的历史高点,2022年7月追高买入的投资者至此已全部“解套”。

股东减持意愿明显,限售股解禁在即
面对公司股价的快速上涨,华盛锂电的股东也开始了减持行动。公司股东苏州敦行聚才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在2025年11月25日起至2026年2月24日减持不超过59.4万股。其他股东减持意愿也较为明显,如张家港东金实业有限公司持有的356.7万股于今年7月14日解除限售,7月18日公司便披露了减持计划,最终以34元~42.56元/股的价格减持了部分股份。
2026年1月13日,华盛锂电将迎来总计4042.9万股的首发股东限售股解禁,届时相关股东可能继续减持。
产业链结构性改善,磷锂系产品异动
六氟磷酸锂的翻倍上涨,在产业链内部起到了“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除了六氟磷酸锂和电解液添加剂外,近期磷化工、锂矿及正极材料等产业链环节也有所异动。Wind数据显示,11月以来,出货量排名靠前的湖南裕能、德方纳米、万润新能等磷酸铁锂企业涨幅普遍在10%以上,北交所的安达科技涨幅已达36%;同期,纳入Wind磷化工板块的15家样本公司平均涨幅达到15.7%左右。

期货市场也出现类似一幕,作为六氟磷酸锂上游原料的碳酸锂,11月10日多个期货合约涨幅超过7%,其中主力2601合约全天涨幅达到7.36%;碳酸锂现货价格最新价已回升至8.1万元/吨附近,逼近今年8月下游旺季时8.5万元/吨的年内高点。
库存去化支撑消费,结构性行情为主
股票、期货和现货市场的集体上涨,确实具备一定基本面支撑。一德期货11月10日指出,自8月中旬以来国内碳酸锂库存已连续13周去化,累计去化18465吨,库存量级从14.2万吨降至目前的12.4万吨。从下游补库程度以及库存从高位回落速度,可以看出消费的强劲。
该机构指出,国内碳酸锂的月度消费量已由三季度的11万吨左右上升至当前的13.5万吨附近,消费主导形成了阶段性短缺格局。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前置即将结束,并且已考虑储能高增速的因素,今年12月的碳酸锂短缺量可能会较11月有所收窄。
综合比较股票、期货和现货等市场近期表现,现阶段先行异动的产品以“磷系”“锂系”为主,整体呈现出结构性改善的特点,而非锂电全产业链景气度的系统性提升。例如,负极材料、隔膜近期市场价格便保持相对稳定。百川盈孚数据显示,11月10日,国内负极材料市场参考价为3.25万元/吨,市场整体暂稳运行。
该机构指出,从市场反馈来看,下游需求正持续释放,带动行业整体开工率稳步上行;但供给端现有产能保持充足,叠加下游电池厂压价心态仍较明显,负极材料价格持续面临承压态势。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 刘雪莹 实习生关晓桐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