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47岁哈工大博士领军,核心医疗冲刺国产人工心脏第一股

时间:2025-11-11 08:27:3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丨杨坪 唐可欣 编辑丨巫燕玲

随着科创板“1+6”改革深化,被誉为医械行业“皇冠明珠”的人工心脏领域,正迎来资本化加速期。2025年11月6日,深圳核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心医疗”)的IPO申请正式获上交所科创板受理,标志着国产人工心脏行业迎来里程碑事件。

作为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未盈利企业,核心医疗是证监会重启该标准后第三家申报企业。其核心产品Corheart® 6凭借全球最小体积、最轻重量(直径较国际竞品缩小30%,重量减轻超50%)的技术优势,自2023年6月获NMPA批准上市以来,已累计植入超千例,2024年以45%的市占率稳居国内市场首位。

目前国内共有5款植入式人工心脏获批,包括永仁心医疗、苏州同心医疗、航天泰心及外资企业雅培。核心医疗凭借商业化速度和技术壁垒,成为资本化进程最快的国产企业,有望摘得“国产人工心脏第一股”桂冠。


哈工大博士的创业突围战

核心医疗的发展史,是一部理工学霸的硬核创业史。创始人余顺周1978年生于湖北,1996-2007年完成哈工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硕博连读,2008年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深造机械工程。

在美期间,余顺周作为资深工程师参与全球最先进左心室辅助装置Heartmate 3的开发,积累了人工心脏领域的核心技术经验。2016年美敦力以11亿美元收购HeartWare公司引发的行业震动,叠加国内心衰患者激增与心脏供体短缺的矛盾,促使其毅然回国创业。

“母亲作为心衰患者的亲身经历,让我深刻理解患者对生命质量的渴望。”余顺周在访谈中透露。这种技术理想与人文关怀的双重驱动,推动核心医疗成立仅7年便实现全球领先的磁悬浮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Corheart® 6商业化,并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心脏企业。

目前公司已布局5款植入式、6款介入式产品矩阵,其中1款植入式产品实现商业化,2款介入式产品进入注册审批阶段,多款产品处于临床阶段。其磁悬浮一体化双心辅助系统DuoCor®2有望攻克全心衰竭治疗难题,介入式产品CorVad®4.0/6.0系列预计2026年一季度上市,将填补国内空白。

国家药监局评价Corheart® 6:“采用单定子线圈控制旋转与悬浮的创新结构,使产品重量减轻50%、体积缩小30%,手术切口更小,患者恢复更快,血栓风险显著降低。”该产品更成为我国首款获批用于儿童心衰临床的植入式人工心脏,在儿科领域展现独特价值。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Corheart® 6已获哥伦比亚、乌克兰上市许可,欧盟CE注册申请进入多中心临床试验阶段,覆盖欧洲顶尖心血管医院。


技术路线竞争与市场格局

尽管核心医疗并非国内最早入局者,但其凭借全磁悬浮技术路线实现后来居上。2019年永仁心EVAHEARTⅠ虽率先获批,但采用第三代液力悬浮技术;2021年美敦力HVAD产品因安全风险退市后,全球VAD市场形成雅培HeartMate 3垄断格局。

2021年苏州同心CH-VAD打破外资垄断,成为我国首个全磁悬浮人工心脏;2022年航天泰心HeartCon采用磁液悬浮技术获批上市。而核心医疗Corheart® 6在2025年1-5月以52.86%的植入量占比远超同行(永仁心15.33%、苏州同心18.08%、航天泰心12.59%、雅培1.14%),展现强劲市场竞争力。

资本端同样给予高度认可。核心医疗已完成6轮融资,高瓴、正心谷等明星机构持续加注。2025年4月完成的D轮融资超1亿美元,由沙特阿美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领投,创下年内国内创新医疗器械领域最大融资纪录。


低价策略下的盈利挑战

尽管市场表现亮眼,核心医疗的财务数据却显露出成长阵痛。2022-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从0增长至7047.76万元,但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超5.5亿元。这既源于持续高企的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占比达124.17%),也与产品定价策略密切相关。

招股书显示,Corheart® 6销售单价从2023年的29.04万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2.96万元。“以价换量”策略虽助力市场扩张,但华南某私募机构研究总监指出:“若价格进一步下探,将严重侵蚀利润空间。”

政策层面,国家医保局通过《心血管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统一新增心室辅助装置植入费等项目,北京、广东等15省已将人工心脏纳入医保。2025年医保局约谈五家企业后,航天泰心降价超10万元至49.9万元/套,而核心医疗等企业暂未调整价格。

核心医疗在招股书中坦言:“若医保报销比例受限或实施限价采购,可能导致产品推广受阻,对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这场技术突破与商业化的平衡之战,将成为其冲刺IPO的关键考验。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刘雪莹 实习生关晓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