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2025年一季度消费金融利率上限降至20%,行业面临转型阵痛

时间:2025-11-12 03:27: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览青

2024年10月,消费金融行业迎来新一轮监管风暴。随着“助贷新规”全面落地,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利率压降进入实质性阶段。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消金、助贷机构获悉,监管部门已通过窗口指导明确:自2025年一季度起,持牌消金机构当季新发放贷款的平均综合融资成本需压降至20%(含)以内。与此同时,小贷行业利率上限压降政策也在征求意见中,行业阵痛期已然来临。

缓冲期下的双重压力:机构应对策略分化

相较于此前要求12月中旬前将单笔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压降至20%以内的指导,本次政策给予一季度缓冲期并放宽统计口径,但行业压力并未减轻。记者了解到,部分机构已推迟融资计划,如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原定10月底发行的20亿元ABS,在公布资料6天后因“市场环境与实际情况”宣布延期;另有机构暂停新发贷款,甚至启动人员优化。某中部消金机构高层直言:“利率压降后客群结构变化显著,降本成为首要任务。”

行业成本结构深度拆解:资金成本下行难抵流量风险攀升

从成本构成看,消金机构展业成本包含资金、流量、风险及运营四部分。尽管《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5)》显示,30家开展融资业务的机构中19家加权融资成本率降至2.5%-3.0%,但流量成本与风险成本持续走高。某西部消金机构高层透露,其资金成本约3%,流量成本4%-5%,风险成本约7%,三者叠加已达15%,在20%利率上限下仅剩5%空间覆盖运营成本。“业务仍可维持,但规模扩张受限。”他坦言。

利率执行差异显著:24%红线内分层明显

记者梳理2025年11家消金机构数据发现,尽管平均贷款利率普遍压降至24%以内,但机构间分化加剧:

  • 马上消金:入池资产加权平均年利率23.96%,23%-24%区间贷款占比达99.8%;
  • 海尔消金:表内对客平均利率22%,ABS入池资产加权平均利率23.65%;
  • 中邮消金:平均利率20%以内,但20%以上贷款占比达52.10%;
  • 宁银消金:平均年利率11.56%,单笔利率3.06%-14.9%,为行业最低。

业内人士提醒,各机构披露口径存在差异,部分未将担保增信、权益产品等实际融资成本纳入计算,数据仅供参考。

自营渠道建设成破局关键:中小银行助贷收缩信号释放

利率压降与“24%+权益”类产品叫停双重冲击下,“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共识。获客渠道方面,消金机构形成线下自营、第三方中介合作、线上自营、线上三方平台合作四大模式,但线上展业因涉及互联网平台、担保、助贷机构等多方合作,风险成本居高不下。宁银消金通过缩减线上联营业务(占比从90.11%降至69.7%),加强与蚂蚁、字节等头部平台分润、增信合作,同时依托大股东宁波银行加速线上线下自营渠道布局,实现规模与风控平衡。

中小银行助贷业务收缩趋势愈发明显。11月6日,乌鲁木齐银行宣布停止合作类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并公布存量业务清单。长期以来,中西部、东北部中小银行是助贷行业高息产品(24%及以上)主要资金方,但助贷新规将服务费、担保费等纳入综合成本后,合规成本与流量成本攀升使业务“不划算”。多位业内人士担忧,若监管进一步引导平台侧利率压降至12%-16%,持牌机构需加快自营渠道建设,避免沦为“资金通道”。

行业展望:规模增长让位于质量提升

在利率下行与规模扩张受限的背景下,提升自主获客能力成为消金机构与中小银行的共同命题。蚂蚁消金“花呗”(0%-24%)与“借呗”(5.475%-24%)的定价差异,以及宁银消金业务模式调整,均印证了自营渠道对风险定价的重要性。随着监管持续收紧,消费金融行业将加速从“规模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而自营渠道建设能力或将成为决定机构未来格局的核心变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