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百济神州正以其独特的创新实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昨天在探讨恒瑞医药时,我们曾将百济神州与之进行了简要对比,指出百济神州作为国内唯一真正的创新药公司,其纯粹性相较于恒瑞医药的双轨模式更为显著。尽管两者模式不同,并无高低之分,但仍有一些朋友对此存在误解,因此,今天我们将深入剖析百济神州,探寻其背后的成功逻辑。
百济神州与恒瑞医药的差异,从上市之初便已显现。在招股书中,百济神州坦言:“公司可能永远不会盈利。”这一大胆声明,无疑让市场为之震惊。公司不盈利,上市何为?是圈钱还是为梦想买单?然而,这并未影响资本对百济神州的青睐。如今,百济神州的PE(TTM)高达563倍,近五年股价更是经历了三轮大涨,分别发生在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以及2024年7月至今。

尽管在此之前,百济神州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额不小,但这主要源于其每年巨额的研发费用投入。百济神州是一家纯粹的研发公司,不计代价、不在乎短期收益,只盯着国际医药巨头作为竞争对手。在国内,真正意义上与国际医药巨头正面交锋的,唯有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出海主要依靠BD(商务拓展),而百济神州则是实打实地靠产品抢市场。
恒瑞医药从一开始便以盈利为目标,靠仿制药起家,属于盈利驱动型。而百济神州则专注于创新,这种纯粹性或专注度,正是资本对其青睐有加的根本原因。今年,百济神州终于迎来了盈利的曙光。

今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营收高达276亿,同比大增44%,归母净利润11亿,同比也大增44%。从第一季度开始,百济神州便略有利润,可以说终于“上岸”了。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泽布替尼这款产品的出色表现。泽布替尼的表现甚至超出了公司自己的预期,因此公司不得不两次调整今年的业绩预期。从2月份的发布,到8月份的第一次调整,再到11月6日的第二次调整,百济神州对泽布替尼的信心可见一斑。
根据新发布的业绩预期公告,百济神州预计今年的营收将达到362亿~381亿,下限提高了4个亿,同时费用从319亿调整为309亿,下降了10个亿。显然,今年百济神州将实现盈利,营收将大于成本和费用的总和。泽布替尼作为一款高价药,一个月的费用高达16000~17000美元,约合12万人民币。如此高昂的价格,决定了其主要市场在美国和欧洲。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BTK抑制剂有三款:伊布替尼、阿可替尼和泽布替尼。伊布替尼作为老药,曾是全球绝对的龙头,但如今已在逐步退出市场,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已下降。阿可替尼增速不错,但泽布替尼作为新药,表现更为抢眼。上半年,泽布替尼销售额达到17.4亿美元,第三季度全球销售更是超过10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51%。尽管阿可替尼也在发力抢市场,但百济神州在新增市场已领先一步。
百济神州不仅研发费用高,销售费用也不低。目前,其主要任务是推广新客户。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销售费用率正在逐渐降低。今年已下降到40%左右,相较于2023年一季度的73%,有了显著改善。这意味着,每100块的营收,现在只需花费40块的销售费用。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将普通药企的销售费用率与创新药公司进行比较,尽管医疗企业的销售费用普遍较高,但逻辑不同。

前三季度的营收增速为43%,但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仅为14%。这意味着,多花1块钱销售费用,就可以多赚3块,这无疑是非常划算的。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下去,明年泽布替尼全球销售有望突破40亿美元,成为龙头型大单品。第三季度,泽布替尼在美国卖了7.4亿美元,同比增长47%;在欧洲卖了1.63亿,同比增长68%。如果第四季度继续努力,说不定今年就能突破40亿美元。
百济神州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其在美国不计代价打造本土销售团队,而非采用外包方式。此外,为了防止美国搞事情,百济神州还将生产放在了美国,从代工到自主生产,理论上药品关税已无法影响其业务。当然,理论归理论,实际归实际,关税问题虽非首要,但未来的价格战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按照外企一贯的风格,在自己领先时疯狂赚溢价,当竞争对手成长起来后,便疯狂降价打压。这在各个领域都很常见,药品也是如此。比如治糖尿病的药,当年售价多高,现在已成白菜价。今年的BTK药虽未打价格战,但明年我认为是必然的。伊布替尼已被集采(美国称通胀消减法案),如果2026年1月1日真的执行,将降价38%。阿可替尼则可能主动降价,以提高“可及性”(即抢市场)。
任何药品到了这一步,降价在所难免。泽布替尼增长太猛,阿可替尼压力越来越大。欧洲市场不容有失,伊布替尼已拿走一大块蛋糕,如果百济神州再抢走一块,阿可替尼将难受不已。去年百济神州在欧洲市场增长了近2倍,其规划是稳住美国市场,强攻欧洲市场。阿可替尼除了降价守城,别无他法。因此,留给百济神州的时间,其实不多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好奇,怎么没看到中国市场?创新药在国内市场,确实难,难过集采那一关。中国市场虽大,但BTK药在中国有两个问题:一是已被伊布替尼占了坑位,专利要明年年底到期;二是国内多家药企已跃跃欲试,仿制药估计已出来,就等专利到期那一天。比如齐鲁、科伦等一批药企,都在望眼欲穿。专利到期后,仿制药批量上市,按照规律,2027年就要集采了,到时候伊布替尼估计就是白菜价了。
现在百济神州靠着80%~90%的毛利率,才勉强赚点钱。国内市场如果到了那个份上,百济神州肯定指望不上。从现在的全球格局和发展趋势来看,伊布替尼老大的位置短时间内还是挺稳,未来两年也就是毛利率下降的问题。百济神州当上老二是没问题,我个人不怎么看好阿可替尼,它的处境很尴尬,真要大幅度降价,对它其实也不好。

如果百济神州的未来就止步于此,我倒觉得也就那样,无非就是把泽布替尼做到六七十亿美元。我之所以依然看好百济神州,是因为年初的时候,公司宣布BGB-16673预计下半年进入全球III期临床,三季报证实了这一点。如上图所示,BGB-16673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受试者入组。虽然百济神州自己把这款药归于CDAC,但实际上行业内还是习惯性归为PROTAC药物。从本质上来说,BGB-16673属于PROTAC技术的延伸,所以我们还是叫PROTAC吧。
这款药神奇的地方在于解决了患者耐药性的问题。你可能不懂这款药,但肯定明白耐药性。一般的药吃多了都会有耐药性,所以越吃越没用。是不是听起来就很厉害?确实厉害!所以现在全球还没有一款这样的药,而百济神州的BGB-16673是第一款进入临床三期的BTK PROTAC药。在我看来,这个信息才是整个三季报最有价值的信息。扭亏为盈什么的根本不重要,都亏了那么多年,还在乎这点利润。

如果这款药失败了,百济神州我觉得就有点尴尬了,未来总不能靠替雷利珠单抗吧?可是如果成功了,那百济神州就真要封神了!所以BGB-16673可以说是百济神州的封神一战。成了,中国第一家国际医药巨头;败了,那就真为梦想买单了。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