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由北京兴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建智地子公司)发送至广州国资委的“举报信”在房地产行业引发关注。该信件直指北京璞樾项目合作方越秀地产未遵循定价规则,对部分房源进行“暗中调价”,并导致相邻项目销售受影响。这场涉及央企与地方国企的争议,最终以三方联合声明的方式画上句号。
11月16日深夜,中建智地、越秀北京、金茂北京联合发布声明,针对北京朝阳黄杉木店项目(推广名紫京宸园、璞樾)达成共识。声明强调,各股东方将秉持“专业、阳光、公开、透明”原则推进项目开发,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保障业主权益。此次和解标志着南北“双地块”将由三家企业联合操盘营销,从工程建设到物业服务实施全流程透明化管理。


事件起因可追溯至今年4月28日,中建智地、中国金茂、越秀地产及朝阳城发联合体以126亿元竞得北京市朝阳区黄杉木店组合地块,其中住宅部分楼面价达5.45万元/平方米,创下朝阳区近两年宅地价格新高。根据7月31日签署的投资合作协议,三方通过北京兴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紫京宸园项目公司)和北京茂越置业有限公司(璞樾项目公司)分南北地块开发,中建智地与越秀地产分别负责南北地块的营销事务。
股权结构显示,北京兴昶由中建智地持股50.1%、金茂持股32.9%、越秀持股17%;北京茂越则由中建智地持股49.9%、金茂持股33.1%、越秀持股17%。这种“分而治之”的开发模式,为后续争议埋下伏笔。

北京兴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情况 图片来源:天眼查

北京茂越置业有限公司股权情况 图片来源:天眼查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两个项目在前期采取差异化策略:紫京宸园主打宋式风格,户型覆盖133-400平方米;璞樾则定位“国际范+东方感”,主打152-258平方米全四居户型。今年10月,两项目相继开盘,分别取得56.5亿元和45.65亿元销售额,共同占据当月北京新房市场冠亚军位置。
然而,合作裂痕在11月12日浮出水面。中建智地向广州国资委提交的举报信称,越秀地产在璞樾项目首开阶段存在不合理定价,续销期间通过恶意竞争导致客户流失至板块外竞品。信中指出,自紫京宸园开盘后,越秀方未按约定统一定价规则推进,造成紫京宸园131组已认购客户流失,直接影响签约金额超22亿元。
北京市住建委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紫京宸园9月26日取证批次网签111套,均价9.8万元/平方米;10月30日批次网签9套,均价升至10.3万元/平方米。璞樾项目9月27日批次网签117套,均价9.96万元/平方米;11月1日批次网签14套,均价10.05万元/平方米。价格波动成为争议焦点。
黄杉木店地块的稀缺性是引发激烈竞争的核心原因。该地块位于东四环与五环之间,是朝青板块近十年唯一新增住宅用地,周边环绕平房公园、京城森林公园,800米外即是朝阳大悦城,距离地铁青年路站仅900米。西北方向为北京初代豪宅星河湾(二手房挂牌价约9.5万元/平方米),周边还分布着润枫水尚、华纺易城等次新楼盘。
从企业战略看,中建智地作为中建一局旗下地产平台,2020年更名后在北京市场积极扩张,多次通过合作方式拿地。越秀地产则将北京视为重点布局城市,2025年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达197.2亿元,同比增长255.1%,前十个月全口径销售额254.9亿元位居第二,权益销售金额115.3亿元位列第五。
此次和解为房企合作开发模式提供了风险化解范本。业内人士指出,联合开发虽能分散资金压力,但定价权、营销策略等利益协调问题易引发分歧。黄杉木店项目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透明化管理流程,为行业树立了合作纠纷的解决标杆。
随着北京新房市场竞争加剧,房企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更需注重合作机制的精细化设计。正如声明所言,“专业、阳光、公开、透明”不仅是化解当前争议的准则,更应成为未来联合开发项目的底层逻辑。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 孙志成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
审核 冯玲玲
封面图自视觉中国(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