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图由AI生成
作者| 史大郎&猫哥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全球加密货币领域近日爆出惊天大案:一场涉及12.7万枚比特币(约合1000亿人民币)的盗窃案,最终揭露出美国政府主导的“黑吃黑”操作。这起案件不仅刷新了数字货币盗窃规模纪录,更暴露出跨国犯罪与国家机器之间的复杂博弈。

2020年12月29日,全球第十大比特币矿池Lubian遭遇史上最离奇盗窃案。黑客仅用2小时便将127,272枚比特币(时值35亿美元)转移至未知钱包,而矿池运营方始终未公开承认被盗。更蹊跷的是,该黑客组织既未发布勒索声明,也未在暗网兜售赃款,导致案件长期悬而未决。
矿池方曾尝试通过区块链消息系统向黑客喊话,承诺支付酬金换取资产归还。然而在耗费1.4枚比特币发送1500余条信息后,仍如石沉大海。两年后甚至改用卑微语气称对方为“白帽黑客”,但钱包内资产始终分文未动。

2024年6月,这批沉寂近四年的比特币突然被转移至新钱包。次年美国司法部起诉柬埔寨太子集团董事长陈志时,才揭晓惊人内幕:这批市值已暴涨至150亿美元的数字资产,早已被美国政府没收,而初始黑客正是美国国家安全部门。
调查显示,Lubian矿池的崛起与太子集团存在隐秘关联。该集团在柬埔寨运营的电诈园区,通过“杀猪盘”日均获利3000万美元,年收入超800亿人民币。比特币成为其跨境洗钱的核心工具,矿池6%的全球算力背后,是中国与伊朗的矿机集群。

这起盗窃案颠覆了加密货币行业认知。Lubian将资产存储在冷钱包中,理论上需要破解256位二进制私钥(理论尝试次数达2^256次)。但陈志团队为操作便利,竟将私钥简化为32位标准,使得破解难度骤降至2^32次(约42.9亿次组合)。
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超级计算机,以每秒100万次尝试的速度,仅需1小时12分钟便完成破解。这种“国家级黑客”的降维打击,彻底撕碎了冷钱包“终极避风港”的神话。
尽管美国政府此举捣毁了电诈集团的部分资产,但其执法动机备受质疑。行动仅针对价值1280万美元的涉美受害者资金,却对集团每年800亿人民币的诈骗规模视而不见。更讽刺的是,美国司法部在起诉前四年便已掌控资产,却任由电诈活动持续至今。
区块链分析显示,一个被标记为“美国政府”的钱包自2021年起资产暴增,当前持有价值306.5亿美元的加密货币(约合2200亿人民币),其中96%为比特币。被没收的12.7万枚比特币,占其比特币资产的40%。

这起案件在加密货币行业引发地震。安全专家警告,若国家行为体介入盗窃,现有加密体系将不堪一击。特别是涉及非法活动的数字资产持有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合规风险。而美国政府这种“选择性执法”模式,更让国际社会对数字资产监管的公平性产生深刻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