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2025年A股市场“口号式回购”现象剖析:谁在真行动,谁在作秀?

时间:2025-11-18 19:25:17 来源:览富财经网 作者:览富财经网

2025年的A股市场,一场以“回购”为关键词的资本博弈正在上演。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今年已有831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总金额达1110.57亿元,展现出企业对市场信心的积极表态。然而,在这股“回购暖流”中,却暗藏分化:部分企业高调喊出巨额回购计划却最终“雷声大雨点小”,而另一些企业则以真金白银践行承诺,成为市场稳定器。这场“口号与行动”的较量,正成为投资者判断企业诚信与实力的新标尺。



山子高科:从“回购冠军”到“失信典型”

在所有“口号式回购”案例中,山子高科的“表演”最为戏剧性。2024年7月26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6亿至10亿元资金回购1.79亿至2.99亿股,按当时股价计算,回购比例可能超过总股本的5%,堪称A股近两年最激进的回购计划。然而,截至回购期限结束,实际仅完成483.31万股,金额仅0.11亿元,不足计划下限的2%。

深入分析其“失信”原因,股价波动与财务困境成为双重枷锁。一方面,公司原定1.60元/股的回购上限被市场迅速突破,尽管后续调整至3.35元/股,但仍难以覆盖股价上涨;另一方面,公司2024年预计净亏损9.8亿至14.9亿元,流动负债远超流动资产,账面资金仅能覆盖短期借款的37%,回购资金显然捉襟见肘。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暴露出部分企业回购计划的盲目性与风险管控的缺失。



寒武纪:股价狂飙下的“回购困境”

与山子高科因财务困境失信不同,寒武纪的回购计划则被股价“反杀”。2024年7月,公司宣布拟以2000万至4000万元回购6.72万至13.43万股,旨在稳定股价。然而,随着AI芯片概念爆发,其股价从190元一路飙升至700元以上,按原计划4000万元仅能回购约5.7万股,远低于计划下限。最终,公司仅完成3.66万股回购,金额2006万元,对总股本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寒武纪的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股价单边上涨行情中,回购计划可能沦为“纸上富贵”。当市场情绪主导股价时,企业即使有诚意回购,也可能因成本过高而被迫放弃,进而损害投资者信任。这种“被动失信”虽非主观故意,但同样需要反思回购时机与价格区间的合理性。



贵州茅台:60亿回购彰显龙头担当

与“口号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行动派”。数据显示,今年已有贵州茅台、牧原股份、海康威视等10家企业回购金额超10亿元,其中贵州茅台以近60亿元位居榜首。该公司以1527.65元/股的平均价格回购392.76万股,并全部用于注销,直接减少注册资本,这一举措被市场解读为“用真金白银回馈股东”。

贵州茅台的回购逻辑值得深思:作为行业龙头,其股价长期处于高位,但公司仍选择在市场波动期大手笔回购,既彰显了对自身价值的信心,也传递出维护股东利益的坚定态度。这种“不惧高价”的回购策略,与那些因股价上涨而放弃计划的企业形成强烈反差,成为衡量企业诚信的“试金石”。



永泰能源:4亿股注销背后的资本优化逻辑

在回购数量维度,永泰能源以4亿股的注销规模创下A股纪录。该公司不仅完成回购,更于7月2日正式注销股份,导致总股本缩减至218.18亿股。这一操作被公司定义为“债务重组后深化资本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预计将提升每股收益水平,增强股东回报能力。

永泰能源的案例揭示了回购的深层价值:通过减少股本基数,可以直接提升EPS(每股收益),进而对股价形成长期支撑。数据显示,该公司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持续稳定在60亿元以上,为其回购提供了坚实财务基础。这种“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回购策略,或将成为未来企业资本运作的新范式。



行业视角:医药生物成回购主力军

从行业分布看,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成为回购最活跃的三大领域。其中,医药生物行业以109家企业参与回购位居榜首,九安医疗以11.80亿元支付金额领跑,能特科技则以1.57亿股回购数量称雄;电子行业中,三安光电支付15亿元回购1.21亿股,TCL科技以1.75亿股回购规模紧随其后;机械设备行业则由中创智领与徐工机械分别以6亿元支付金额和5651.52万股回购数量占据鳌头。

这种行业分化背后,折射出不同产业的资本运作逻辑:医药生物企业多通过回购传递对创新药研发前景的信心;电子行业则借助回购稳定股价,应对技术迭代压力;机械设备企业则更注重通过减少股本提升ROE(净资产收益率)。投资者需结合行业特性,辩证看待回购行为的实际效果。



市场启示:回购需“量力而行,诚信为本”

据同花顺统计,除寒武纪、山子高科外,另有超过30家企业回购比例不足0.2%,这些“象征性回购”不仅未能提振市场信心,反而引发投资者对动机的质疑。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企业可能存在利用回购计划操纵股价的嫌疑——通过发布利好消息推高股价,随后却未按计划执行回购,这种行为已涉嫌市场违规。

对于投资者而言,判断回购“含金量”需关注三大维度:一是回购资金来源是否稳定,避免“杠杆式回购”风险;二是回购股份用途,注销式回购优于员工持股计划;三是回购价格区间设置是否合理,避免因股价波动导致计划流产。唯有如此,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回购潮中,捕捉到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企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