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中金刘刚深度解析:2026年牛市走向,信用扩张决定投资方向

时间:2025-11-19 11:13:57 来源:Wind万得 作者:Wind万得

2026年,“牛市”的下一步将如何演绎?如何精准捕捉下一个“稀缺资产”?这些问题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2025年11月12日,中金公司港股与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在“2026年展望:牛市的下一步”万得3C会议线上路演中,给出了明确答案——全球资产配置的核心逻辑在于“跟随信用扩张的方向”。

一、市场隐藏主线:信用扩张方向决定资产强弱与资金流向

刘刚开篇即点破市场隐藏主线:“2025年全球资产看似纷繁复杂,实则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即信用扩张的方向决定资产强弱与资金流向。信用扩张的领域表现强劲,而信用收缩的领域则相对落后。”

他进一步分析,过去一两年中国市场的脉络本质上是“过剩流动性”对“稀缺回报资产”的追逐。不同阶段,被认可的稀缺资产不断变化,资金迅速涌入形成共识,推动涨幅透支,随后寻找下一个机会。分红、国债、黄金、成长等资产均经历此轮动过程。

因此,对后市判断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流动性环境是否被破坏,二是稀缺资产能否扩散到更广范围。

信用扩张与资产配置

二、信用扩张三大主体,决定2026年投资策略

围绕上述问题,刘刚以“信用周期”为分析框架,拆解2026年中美投资脉络:

中国市场:转向信用周期震荡放缓与产业趋势延续

过剩流动性环境是否被破坏?从宏观、海外和微观三个维度看,至少到明年上半年尚未被破坏。宏观流动性最确定,微观流动性更有利A股,海外流动性更有利港股。但不宜过度放大资金入市效应。

稀缺回报资产能否扩散?较难。寻找稀缺资产本质是寻找信用扩张方向。从今年四季度开始,中国整体信用周期尤其是私人传统需求走向震荡甚至放缓,政策发力是关键,但财政有天然偏好和隐形约束。好在结构性景气仍在。

美国市场:信用周期逐渐修复甚至“过热”

在财政和货币“双宽松”、科技投资持续的环境下,美国信用周期向上:1)AI投资依然强劲,未出现泡沫化迹象;2)财政走向扩张,“大美丽”法案后逐步改善,增量来自关税协议中各国的投资承诺;3)传统需求小幅改善,幅度受限于降息幅度和步伐。

美股和美元在二季度前偏强,甚至不排除超预期冲高。但风险来自“过热”后的透支,下半年面临更多政策变数与扰动。

美国信用周期分析

中美信用周期对比

三、中国信用仍能扩张的三个方向:产业趋势、产能周期与外需映射

基于宏观角度对信用周期的分析,从四季度开始,中国整体信用周期再度走向震荡甚至放缓。上述特征指向稀缺回报资产或也难以大幅扩散,但结构性景气仍然存在。

目前景气仍有效。今年以来景气预期对市场定价的有效性明显提升,有利于投资者沿着景气结构方向寻找超额收益。以MSCI中国三级行业指数前向12个月盈利预期的同比变化衡量中观景气变动,其与市场表现的相关系数今年以来明显上升,“反内卷”行情启动后相关系数进一步回升至2018-2019年区间,目前处于历史上沿水位。

那么,如何寻找景气结构?刘刚指出,信用扩张的方向即是景气结构的部门。产业趋势主导下的AI主线(科技信用扩张)、产能周期视角下的困境反转(信用收缩暂缓、且或存在结构信用扩张)、和美国需求下的中美映射(外部信用扩张),或是三大结构性景气方向。

中国信用扩张方向

四、港股的“机会”:指数空间来自结构或回撤、来自估值而非盈利

如果说2024年是信用周期收缩且缺乏产业趋势,2025年是信用周期修复与产业趋势共振,2026年则将转向信用周期震荡放缓和产业趋势继续。在这一情况下,稀缺回报资产也难以大幅扩散。

经过一年上涨,市场已站在了远不同于一年前的位置。恒指动态估值为11.4倍,接近2015年以来均值上方一倍标准差,风险溢价更是一度低于2018年初棚改周期的低位,都难言“便宜”。考虑当前水平,及今年主要以估值贡献为主的特征,接下来指数层面的空间打开需要盈利修复,不能单纯寄希望于估值和风险溢价的无限扩张。因此,基准情形下,市场指数层面空间有限,空间来自景气结构或意外回撤。

港股市场展望

五、重点推荐方向

一方面,从资产定价逻辑看,刘刚建议依然可以适度保持分红资产的配置,以应对整体信用周期扩张的疲弱。换言之,国内货币环境和利率水平仍有下行的必要。

另一方面,景气结构上,可以关注AI软件与硬件(AI产业趋势&外需映射)、电新(产能出清&外需映射)、化工(产能出清&外需映射)、家居(产能出清&外需映射)、创新药(产业趋势&外需映射)。当然,具体配置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估值和拥挤度,毕竟高景气板块预期和拥挤度也较高,以求以更好的成本介入。

此外,中国PPI或在今年底到明年一二季度阶段性走高,可以作为市场届时在交易层面切换到顺周期和部分消费板块的契机。

资产配置推荐

市场趋势分析

别再问“市场会不会涨”,要问:“2026年,下一个稀缺资产是什么?”

本文基于中金公司分析师2025年11月【万得3C会议】线上路演实录整理,内容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证券报告研究名称:2026年全球市场展望:跟随信用扩张的方向(发布日期:2025/11/10)、2026年港股市场展望:“牛市”的下一步(发布日期:2025/11/10)

发布机构:中金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主讲分析师:刘刚SAC:S00805120300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