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李子园产能扩张遇阻,多元化布局能否破局?

时间:2025-09-24 08:09:10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北京商报


近日,李子园发布公告称,终止全资子公司云南李子园食品有限公司原计划在云南投资的2亿元含乳饮料生产线项目。官方解释终止原因为“土地规划、产业规划等客观因素”,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与含乳饮料营收下滑、现有产能未能充分利用密切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李子园五大工厂总设计产能达37.59万吨,实际产能仅24.88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66%。今年5月,公司宣布投资3.2亿元在宁夏新建全脂脱脂奶粉生产线,试图从含乳饮料向奶粉领域拓展,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然而,奶粉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已进入存量阶段,李子园的突围之路充满挑战。

2亿元投资项目“急刹车”

此次终止的产能项目始于2022年。当年1月12日,云南李子园与陆良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计划在陆良工业园区投资建设3条含乳饮料无菌灌装生产线及配套仓库,项目总用地约89亩,总投资约2亿元。然而,9月12日,双方签署《解除协议书》,约定于2025年9月12日协商终止项目。

李子园在公告中解释称,终止原因包括土地规划、产业规划等客观因素导致手续无法满足项目需求,同时考虑到时间成本、行业需求变化及全国化布局需求,为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投资风险,决定终止项目。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指出,国内乳企普遍面临产能过剩风险,2020年后新建产能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李子园的终止决策实为理性选择。

持续扩张背后的产能隐忧

自2021年登陆A股以来,李子园通过首发募资7.76亿元、2023年发行可转债募资6亿元,累计募资13.76亿元,绝大部分投入产能扩张。根据2025年半年报,公司在浙江金华、龙游、江西上高、云南曲靖、河南鹤壁五大基地基础上,对金华总部增设年产15万吨含乳饮料生产线,并推进智慧化工厂升级。此外,江西基地二期工程已于2024年底投产。

目前,李子园仍有5个在建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达15.8亿元。预计到2029年,相关项目产能将完全释放,总产能将提升至59.26万吨,较2024年增长58%。然而,财报显示,2024年实际产能利用率仅为66%,新增产能消化压力显著。

谋求“第二增长曲线”:从含乳饮料到奶粉

含乳饮料是李子园的核心业务,但近年来营收增长承压。含乳饮料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配制或发酵制成。今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5.83亿元,同比下降11.19%;而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7.86%,达3582.51万元。公司表示,营收下滑主要受市场竞争加剧及销售策略调整影响。

面对核心单品销量下滑,李子园试图通过多元化布局破局。从椰奶、奶咖到AD钙奶,公司几乎覆盖了热门饮料赛道。2024年4月,推出AD钙奶;同年底,推出“VitaYoung活力维他命”维生素水;今年5月,宣布投资3.2亿元在宁夏银川建设日处理1000吨生乳深加工项目,涵盖全脂脱脂奶粉、浓缩奶、稀奶油、奶酪等生产线。

对于进入奶粉市场的考量,李子园回应称,基于行业发展趋势研判及原材料成本控制需求,将充分利用现有生产管理体系和资源。宋亮分析,公司此举本质是为乳饮料和液态奶业务服务,因宁夏奶源成本较低。然而,柏文喜指出,工业奶粉和乳制品加工属于重资产、低毛利业务,伊利、蒙牛、新希望等巨头已在宁夏布局,产能充足且价格战激烈。李子园能否凭借成本、区域奶源和饮料渠道优势打开B端市场,仍需观察客户拓展与产能爬坡进度。

多元化突围: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为甜牛奶起家的企业,李子园含乳饮料业务占比超90%,存在单一品类依赖问题。尽管公司通过推出AD钙奶、维生素水等产品拓展品类,但奶粉市场的竞争远超预期。柏文喜认为,短期内新项目对业绩贡献有限,且资本开支高企,公司现金流和负债率需持续关注。

对于如何应对奶粉市场竞争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李子园发出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孔文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