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A股锂矿概念板块再度强势拉升,成分股中融捷股份(002192.SZ)、金圆股份(000546.SZ)涨停,永杉锂业(603399.SH)上涨6.26%,天齐锂业(002466.SZ)上涨6.09%,盐湖股份(000792.SZ)上涨5.31%。这一行情背后,是碳酸锂期货价格持续走高与下游订单的爆发式增长。
据国投期货研报显示,早盘碳酸锂期货涨幅扩大至超4%,主要受下游材料厂生产积极性提升推动。当前约20家磷酸铁锂企业已实现满产运行,预计这一高景气度将延续至年末。支撑这一判断的核心数据包括:市场总库存下降3400吨至12万吨,其中冶炼厂库存减少2500吨至2.8万吨,下游企业库存下降3200吨至4.9万吨,贸易商库存增加2200吨至4.1万吨。

下游需求爆发:磷酸铁锂满产印证产业高景气
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核心组成部分,磷酸铁锂企业的满产状态直接反映了下游电池市场的旺盛需求。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与储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共同推动了锂离子电池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行业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锂离子电池组需求量预计达580GWh,占全球总量的76%;出货总量将达1378.6GWh,同比增长38.2%,对应市场规模突破7800亿元。从细分领域来看:
- 动力电池: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占锂电池市场份额约75%,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动力类锂离子电池组出货量达986.3GWh,占国内总出货量的71.5%。这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80万辆、渗透率52.3%的强劲拉动。全球范围内,动力电池需求增至1100GWh,乘用车用电池向高能量密度、快充性能集中,800V高压平台电池渗透率已达35%。
- 储能领域: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储能系统成为解决能源供需平衡的关键环节。锂离子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预计达500-550GWh,同比增长50%-70%;中国储能类电池组出货量312.4GWh,占比22.7%,同比增长40.1%。
- 消费电子:2025年该领域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增至90GWh,增速3%-5%。传统手机、笔记本市场饱和,但AR/VR设备、智能穿戴等新兴场景拉动高端聚合物电池需求增长35%。
两类企业或成最大赢家:资源储备与深度绑定成关键
库存水平的变化是产业供需平衡的重要风向标。当前市场总库存下降至12万吨,传递出积极信号:
- 冶炼厂库存减少2500吨至2.8万吨,表明上游产品正顺利流向下游,生产与销售衔接顺畅,未出现积压。
- 下游企业库存下降3200吨至4.9万吨,反映企业正积极消耗库存以满足生产需求,印证下游高景气度。
- 贸易商库存增加2200吨至4.1万吨,虽与整体趋势略有差异,但实则反映市场对锂矿产品价格上行的预期,侧面印证需求持续看好。
国泰海通证券分析指出,当前市场处于短期景气与长期变量的博弈中,两类企业将占得先机:
1. 资源储备优势企业
- 天齐锂业:权益储量约1607万吨LCE,控股全球最大硬岩锂矿澳大利亚格林布什锂矿,参股智利SQM公司布局阿塔卡马盐湖,锂资源总量超1600万吨LCE,资源品位全球领先。
- 赣锋锂业:权益储量约2332万吨LCE,国内锂资源储量第一。全球化布局完善,持有马里Goulamina锂矿、津巴布韦Bikita锂矿、阿根廷Cauchari盐湖等优质项目。
- 中矿资源:手握津巴布韦Bikita锂矿(2941万吨矿石量)和加拿大Tanco锂铯钽矿两大核心资产,形成稳定海外供给基地,支撑锂盐加工业务长期发展。
2. 深度绑定储能客户的磷酸铁锂材料厂商
- 湖南裕能:行业市占率连续四年全国第一,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大巨头,客户集中度近90%,占据两家企业磷酸铁锂采购份额的40%-50%。2025年规划产能达92.32万吨,为稳定供应提供保障。
- 德方纳米: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储能核心客户深度合作,通过合资建厂巩固关系。这两家企业在储能电池领域出货量稳居前列,为德方纳米提供持续稳定订单。
- 万润新能:与宁德时代签订2025-2030年长期供货协议,约定供应磷酸铁锂产品约132.31万吨,年均超26万吨。长期协议形成深度绑定,保障储能材料供应渠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