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固体杨枝甘露成爆款,40元一份值不值得追?

时间:2025-11-20 17:17:17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作者:餐饮老板内参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固体杨枝甘露”成甜品界顶流,日销25万份引爆全网

社交平台话题热度破十亿

最近,一款名为“固体杨枝甘露”的甜品突然火遍全网。小红书上相关话题浏览量突破1.2亿,抖音平台更是斩获近10亿次播放。从自制教程到创意升级,这款产品俨然成为新晋流量密码,热度直追此前的奶皮子糖葫芦。

与传统液态杨枝甘露不同,固体版本将芒果泥、西柚果肉与椰浆通过琼脂凝固成块,搭配西米等辅料。这种创新形态让经典港式甜品变身便携甜品,扎实的果肉口感、西柚粒的爆汁感、西米的Q弹和厚酸奶的浓郁,甚至被网友开发出“代餐”新吃法。

推动这波热潮的,是茶饮品牌的集体发力。7分甜11月7日在江浙沪门店率先推出19元/份的固体杨枝甘露,3天销量破万份,单店日销近300份。茶百道紧随其后,12日在全国8000家门店上架两款新品:8元的小料碗尝鲜版和券后12.8元的杯装满料版,首日总销量便逼近25万杯,多地门店出现售罄情况。



沪上阿姨在官方账号发布DIY教程,酸奶罐罐宣布160家门店预售,佐敦道、萃茶师等区域品牌也在筹备上新。这场甜品界的创新风暴,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国。



三大核心优势成就爆款基因

固体杨枝甘露的爆红并非偶然。首先,它解决了传统饮品的痛点:液态版本存在携带不便、易分层、口感不稳定等问题,而固体化后既可外带又能当甜品,甚至替代轻代餐,消费场景大幅拓展。

其次,社交媒体的裂变效应功不可没。产品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金黄的芒果块、鲜艳的西柚粒与洁白的西米形成鲜明对比,非常适合拍照打卡。这种“自传播属性”让口碑呈指数级扩散,形成典型的网红爆款效应。

最后,精准把握年轻消费者心理。新奇的概念激发尝鲜欲望,熟悉的经典风味又唤起怀旧情感,这种“旧味新呈”的策略完美契合Z世代的消费偏好。



价格跨度惊人,66元一份仍供不应求

全行业疯狂入局,日均销量惊人

这场甜品革命迅速蔓延至整个餐饮行业。外卖平台显示,除茶饮品牌外,甜品店、烘焙坊、火锅店甚至果切店、炒货店都纷纷推出固体杨枝甘露,优惠后价格集中在25-40元区间。

部分甜品店出现排队潮,有门店单日销量突破200份,单价高达66元仍需提前预约。叮咚买菜11月4日上线组合SKU后,相关干噎酸奶销量暴涨400%;盒马开设现制摊点,线下流量激增;海底捞则推出暗号活动,顾客对“捞起杨枝甘露”即可免费获赠一份,精准踩中年轻人心理。



杭州某店主因日销固体杨枝甘露引发关注,其回应称实际日营收约1万元(17元/份,日均400-500单),但制作过程异常辛苦:“每天睁眼就是削芒果,睡眠不足4小时,小票打印机几乎不停运转。”





爆火背后暗藏三大风险,跟风需谨慎

餐饮品牌入局前需三思

面对这波热潮,品牌方需冷静评估:跟风推出固体杨枝甘露是否真能获利?看似简单的产品背后,隐藏着多重挑战。

首先是品控难题。消费者频繁吐槽芒果酸度不一、口感不稳定,这源于产品特性:芒果成熟度差异、西柚酸度波动都会放大口感偏差,对供应链稳定性要求极高。

其次是成本压力。茶饮店员工抱怨“切芒果切到怀疑人生”,茶百道甚至因备料压力“卖一天就下架”。芒果价格本就不低,近期采购成本波动更大,有商家透露单份芒果用料成本就已“肉痛”,而加盟店更因成本问题选择放弃上架。

最后是食品安全隐患。不少网友反馈食用后出现肠胃不适,原因包括鲜果易变质、多层结构控温难、外带时间过长等。若品牌盲目扩张而后端能力不足,极易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导致爆品红利反噬品牌。



在杭州某店主的案例中,尽管日销400-500份看似可观,但扣除芒果、西柚、椰浆等原料成本后,实际利润可能远低于预期。这种“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正是许多跟风品牌的潜在风险。



行业启示:创新需兼顾差异化与可持续性

从奶皮子酸奶到固体杨枝甘露,这些爆款产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对经典味觉记忆的创新重构,通过新形式、新场景唤醒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这证明,真正的市场创新不一定要彻底颠覆,用新载体重新演绎旧味道同样能打动人心。

然而,网红食品的迭代速度正在加快。头部品牌复制新品的时间从数周缩短至两三天,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在这种环境下,品牌若缺乏供应链、风味逻辑、品牌表达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再火的爆品也难逃“短命”命运。

唯有构建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流量浪潮中沉淀真正价值。盲目追风或许能获得短期关注,但唯有持续创新与品质坚守,才是品牌长青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