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丨何夏
中国车企吉利汽车正以新能源技术为突破口,携手国际巨头雷诺集团加速开拓拉美最大汽车市场——巴西。
11月19日,在巴西埃尔顿・塞纳工业园区内,吉利汽车与雷诺集团正式宣布成立雷诺吉利巴西公司(Renault Geely do Brasil),并举行战略合作启动仪式。这一跨国合作标志着中国车企在全球化布局中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协议,新公司将投资38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51亿元),重点推进新能源技术平台建设及车型本地化生产。其中首批两款基于吉利GEA新能源架构的全新车型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投放巴西市场,另一款雷诺品牌新能源车型则将于2027年投产。
<
雷诺巴西公司埃尔顿・塞纳(Ayrton Senna)工业园区
技术赋能与资源互补的强强联合
此次合作并非双方首次牵手。今年11月,吉利已完成对雷诺巴西公司26.4%股份的收购,为深度合作奠定基础。作为中国研发投入最高的车企之一,吉利过去11年累计投入超2500亿元研发资金,构建起覆盖架构、电驱、电混、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体系,并拥有全球四大设计中心与近万名研发人才。2025年三季度,吉利新能源车型渗透率达62.6%,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雷诺方面则提供成熟的制造与销售网络。其埃尔顿·塞纳工业园区占地250公顷,配备两座整车及轻型商用车生产厂,拥有约5000名员工。2024年该工厂生产18.8万辆燃油车型,其中巴西市场贡献14万辆销量,占据5.6%市场份额。通过组建合资公司,吉利无需大规模现金投入即可快速获得本地化生产能力,而雷诺则能借助吉利的新能源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巴西政府对这一合作持积极态度。项目计划将本地化率提升至45%,预计将带动供应链扩容并创造大量制造、工程及服务岗位,促进当地产业生态建设。

巴西副总统杰拉尔多·阿尔克明致辞
精准布局巴西,打造南美出口枢纽
巴西作为拉美最大汽车市场,2024年总销量达248.6万辆,同比增长14%,但电动化转型面临挑战。自2024年起,巴西政府逐步恢复电动车进口税,预计2026年将升至35%。在此背景下,吉利与雷诺的本地化生产模式可有效规避关税风险,同时分摊研发与制造成本。
吉利全球化战略已初见成效。其EX5车型(国内为银河E5)已登陆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泰国等十余个国家,上市15个月全球累计销量超21万台。今年1-9月,吉利海外销量近3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出口同比暴增214%。在巴西市场,EX5和EX2(星愿)已通过雷诺经销网络上市,迅速打开局面。

巴西EX5上市发布现场
从出口到本地化生产的出海范式升级
吉利首次进入巴西市场可追溯至2014年,当时以整车出口方式引入帝豪EC7燃油车型。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吉利凭借超2000亿元研发投入跻身全球技术领先行列。面对新市场环境,吉利摒弃单一出口模式,转而通过深度本地化合作降低“水土不服”风险。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通过协同战略与跨洲际合作形成规模效应,我们将以最优成本与高质量服务为全球用户创造价值。”这种长期主义理念体现在与雷诺的渐进式合作中:从2022年认购雷诺韩国34.02%股份,到2024年联合成立估值74亿欧元的动力总成公司HORSE,最终落地巴西项目,双方合作范围持续扩大。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强调:“面对全球汽车产能过剩,吉利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务实合作提升行业利用率。”这一理念在巴西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当地工厂设备重启,吉利技术随之落地,实现双赢。
随着国内新能源销量持续攀升与海外战略稳步推进,吉利正以技术驱动构建全球化发展新格局,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可复制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