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4405期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图源:小红书◎图源:小红书◎图源:网络◎图源:大众点评◎图源:小红书

餐饮业争相布局银发市场:老年群体成新消费主力
银发经济崛起,餐饮业迎来新增长点
当前餐饮市场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变革——银发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
以火锅巨头海底捞为例,其传统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但如今老年顾客比例显著上升。他们不再只是陪同子女就餐,而是自发组织老友聚会,享受菌汤、番茄等清淡锅底,谈笑风生。餐后,不少中老年女性顾客还会体验美甲和手部护理服务,展现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这一现象背后,是海底捞持续升级的适老化服务体系。从口味偏好到就餐体验,海底捞正全方位满足老年消费者需求。

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海底捞各地门店推出了一系列敬老活动。西安门店设置“丢掉烦恼”沙包投掷游戏,老人将“皱纹”“白头发”等烦恼写在沙包上投入树洞,即可获得鸡蛋、小米等奖品;郑州门店上线“缤纷小食铺子”,工作日上午9点到下午5点,每桌消费69元后支付9.9元即可畅享点心小吃。
海底捞的敬老服务不仅限于节日活动。日常运营中,门店会主动关注老年顾客的口味偏好与忌口情况,为老人聚会安排表演助兴。每年敬老月(10-11月),海底捞还会推出老年人专属折扣。今年9月,海底捞更是在全国开出首家社区店,聚焦“一老一小”消费群体,提供分时段优惠和适老化服务。
头部品牌集体发力:星巴克、麦当劳等加速布局老年市场
不只是海底捞,星巴克也在积极拓展银发客群。今年以来,星巴克门店里的老年顾客显著增长,非高峰时段成为他们的主要消费场景。据店员反映,这部分顾客复购率高,人均消费水平不亚于年轻上班族。为此,星巴克联合养老机构举办“咖啡品鉴会”,既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也成功吸引了一批忠实“银发粉丝”。

◎图源:绿色青浦
西式快餐品牌同样在发力银发市场。据第一财经报道,今年年初,麦当劳继续为老年群体提供早餐时段买一送一、全天饮品八折等优惠;肯德基则推出阶梯式优惠套餐,精准贴合老年消费习惯。中式快餐品牌则从菜品创新入手,西贝推出“银发专属菜单”,包含18道少油少盐改良菜品;广州酒家开发“怀旧点心套餐”,复刻60年代传统风味。
休闲餐饮领域也涌现出不少创新案例。重阳节期间,比格披萨创始人宣布将招9999位老人免单,75岁以上老人无需等位,每位用餐老人还能在折扣价基础上再优惠10元。烘焙领域则推出全麦南瓜恰巴塔、超软生吐司等适老产品,满足老年人口味与健康需求。

这股“银发餐饮”热潮甚至蔓延至五星级酒店。今年9月以来,武汉、北京等地的星级酒店陆续向老年群体开放食堂,15-35元即可享受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自助餐,部分酒店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银发经济:新风口还是“伪需求”?
庞大老年群体支撑银发经济爆发
银发经济的崛起离不开庞大的消费群体支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0%;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比15.6%,中国已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其中,1960-1972年出生的“新老人”群体尤为引人注目。他们有钱有闲,退休或即将退休,拥有房产、积蓄和退休金,对数字化产品和互联网接受度高,乐于提升生活品质。

◎上海的星巴克,坐满了老人
图源:小红书
这批新老人成为激活银发经济的新引擎。《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测算,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约占GDP的6%。餐饮作为日常刚需,自然成为银发经济的核心领域。尤其在当前餐饮市场回归理性的背景下,老年群体市场成为品牌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方向。
美团《2024银发餐饮消费报告》显示,第三季度60岁以上用户在外卖平台订单量同比增长245%,线下餐饮消费频次提升38%,银发经济正在重塑餐饮行业格局。

◎多地出现了长者友好商场
图源:小红书
政策支持为银发经济保驾护航
市场端向好的同时,政策端也给予有力支撑。今年十月底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强调“惠民生和促消费”结合,在老年助餐领域加大支持力度。2025年中央财政投入3亿元专项引导资金支持老年助餐服务,政府给予每人每天2-3元就餐补助,每个老年食堂3-1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
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12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北京市提振和扩大消费的实施方案》,优化银发群体消费服务模式。方案鼓励商业银行在部分连锁食堂餐饮商户开展老年助餐支付便利试点,有条件的可发行北京区域卡产品,便捷银发群体消费。

新老人提出新需求:银发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银发经济市场前景广阔,但挑战同样存在。此前,某快餐品牌以3元早餐自助吸引大量老年消费者,虽带来客流量激增,却导致门店翻台率骤降。原因在于老年顾客用餐节奏较慢,更喜欢在店内久坐聊天,这与快餐店依赖高翻台率的运营模式产生冲突。
这一案例反映出银发经济的复杂性。老年顾客群体比年轻顾客更为多样,需求也更加细分。品牌若想真正抓住银发经济红利,需在运营策略上更加精细化和长期化。
餐饮商家在布局银发市场时,还需警惕三大认知偏差:
其一,服务“节日化”,缺乏日常适配。部分餐厅仅在重阳节等节日推出短期优惠活动,难以形成持续吸引力。
其二,标签“老龄化”,易引发抵触情绪。去年批量倒闭的“社区老年食堂”便是例证,除经营成本高、客源单一外,“老年食堂”标签本身就将许多心态年轻的“新老人”拒之门外。

其三,需求“片面化”,忽视社交核心需求。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认为:“老年消费市场的火热不仅是经济现象,更反映出背后的需求热。”快消品专家鲍跃忠也表示:“新老人朝气蓬勃,更倾向于选择健康、舒适、便捷、时尚的产品和服务。”
面对新老人的新需求,餐饮市场涌现出创新模式:
社区食堂“精准适老”模式:北京石颐和宜林社区餐厅对硬件进行适老化改造,采用自助取餐形式,为糖尿病老人定制低糖餐食;上海某社区食堂推出“刷脸就餐”服务,省去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机的步骤,提升用餐效率。
“百元一日聚”模式:人均百元、包吃包玩的一日套餐精准满足新老人对高性价比和高社交的需求。以壹天聚乐部为例,其11月初新开的世博店开业前四天,1688元的“百元一日聚”套餐日均预售700单,市场潜力巨大。

怀旧氛围茶馆模式:长沙东茅街茶馆、初恋茶馆,成都文新茶村,南昌大旗茶馆、民德路茶馆等通过复古装修、戏曲表演、老式物件等元素,构建具有文化归属感的“第三空间”,成为老年群体聚会、回忆与社交的情感据点。


小结
三浦展在《第五消费时代》中预测,未来消费市场将更加多元包容,不再以年龄和性别区分目标用户,而是用生活方式、审美偏好和个人价值吸引用户。银发经济的未来机遇,在于不将其视为“特殊客群”,而是真诚对话,看到他们对品质的追求和对情感连接的渴望。
餐饮业的未来,离不开对人的洞察。唯有不断打磨场景温度、挖掘体验深度、实现价值共鸣,才能链接细分受众群体,打开真正包容可持续的未来市场。
最真实的餐饮未来,不在于孤立的观察,而在于共同的创造。12月9-10日,上海,“真心照真心”第11届中国餐饮创新大会,邀您携手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