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竖屏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短剧制作资源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迁徙,西安、郑州等新兴城市以性价比优势挑战横店传统地位。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马吉英
见习记者陈浩
编辑|马吉英见习编辑|张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西安高新区电子谷,一栋20层写字楼正上演着影视圈的'变形记'。这座被称作'孚希AI影视中心'的建筑,自2025年3月运营以来,月均接待200个剧组,成为西北最大短剧拍摄基地。
二楼'豪宅'内,保姆揭开富家千金身份;四楼'总裁办公室',商战戏码激烈上演;五楼'病房'里,垂危病人即将穿越时空……1-10层分布着医院、学校、酒吧等30余个棚景,楼上还设有版权交易、影视教培等配套服务。
这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模式,在郑州同样显现。占地2万平方米的'星河古装短剧基地'投资8000万元,搭建30余个唐宋场景,满足80%古装拍摄需求。而聚美空港基地更以日均十几个剧组开机的规模,成为北方最大短剧生产基地。
价格优势成为新兴基地的杀手锏。西安影视基地收费仅300元/小时或3000元/天,不足横店动辄上万元标准的1/3。人力成本同样悬殊:横店群演日薪200元,西安大学生'背景板'100元包盒饭,还能体验'新奇工作'。

这种成本优势直接反映在制作规模上。2024年短剧制作费从5万元暴涨至数百万元,剧组规模从十余人扩张至四五十人。场务、灯光等基础岗位日薪增加百元,顶流演员日薪突破3万元。
2023年堪称横店转折年。当年接待微短剧剧组1190个,2025年前7个月已超2300个。'青芒果片场'从文化活动中心变身现代剧基地,六层楼划分总裁办公室、女主家等场景,实现'楼内拍完所有镜头'。
演员公会迎来新生,每日近百名新演员接受培训。短剧演员刘奕彤日薪从300元涨至1500元,'30秒完成全套情绪'成为基本功。横店形成7天拍摄、10天剪辑、15天上架的极速流水线。
但成本飙升带来隐忧。2024年现代剧起拍成本达60万元,古装剧80万元。当制作费突破百万门槛,横店的传统优势开始动摇。
郑州短剧产业展现独特路径。信息流广告、电商直播从业者转型而来,形成'不讲艺术只讲转化'的实用主义风格。海量写字楼、商场成为天然拍摄场,嘉乐传媒在售楼部搭建数十个场景,实现'场景共享'。
西安则依托城市界面多元化优势,W酒店、四海唐人街等成为热门取景地。西咸新区1.5万平方米影棚每月承接30-40个剧组,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碎戏演员'群体构成独特资源库,满足剧组临时换人需求。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全国60%微短剧诞生于西安。这场资源迁移背后,是制作方对性价比的极致追求。当杭州、重庆等城市拿出补贴加入战局,'短剧之都'争夺战愈演愈烈。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634.3亿元的短剧产业,正在重塑中国影视地理。从横店独大到多极竞争,这场由成本控制驱动的产业变迁,预示着中国影视工业化进入新阶段。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