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文雨
就像一道射入森林的晨光,劈开了漫长的黑夜。光伏行业在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后,终于迎来了曙光。10月16日,协鑫科技发布自愿公告,宣布其光伏材料业务在2025年第三季度成功逆袭,实现9.6亿元的利润,远超市场预期。即便剔除非经常性收益,该季度也已实现扭亏为盈,这一成绩无疑为光伏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在光伏行业最艰难、最灰暗,同时也最重要的时刻,协鑫的逆势而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信心回来了】
如果要找出过去几年最狼狈的行业,光伏行业无疑是一个典型。2024年,138家光伏上市公司累计亏损超过150亿元,同比下降110%,其中有56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高达40%。光伏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惨不忍睹,股价腰斩甚至膝盖斩的现象屡见不鲜。
巅峰时期,光伏行业总市值曾无限接近5万亿,但后来这一数据一度跌破2万亿,3万亿市值瞬间灰飞烟灭。这种暴力杀跌所引发的悲观氛围,已经开始动摇全社会对光伏行业前途的信心。
所幸的是,国家在光伏行业生死存亡的时刻发起了反内卷行动。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光伏行业的大佬几乎悉数到场,包括协鑫集团朱共山、阳光电源曹仁贤、通威集团刘汉元、隆基绿能钟宝申、TCL中环李东生、晶科能源李仙德、天合光能高纪凡、正泰新能陆川等。

会议统一了行业认识,要推动光伏行业改出内卷死亡螺旋,迈向高质量发展。作为反内卷的配套措施,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告,明确强调价格不可低于成本价倾销。反内卷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人人都必须坚守的底线。
协鑫此次扭亏是一个重要信号和里程碑,它验证且闭环了过去一段时间政策工作的有效性。业绩发布后,头部金融机构纷纷大幅上调协鑫科技的盈利预期和目标价。国泰海通预计公司明后年利润将达到13.17/20.55亿元,国信证券预计明后年利润会达到21.4/40.2亿元,中信更是直接把股票目标价在现价的基础上上调了超50%。
此举不仅对公司形成利好,对整个行业都是巨大提振。目前,资本市场已经明显开始出现资金回流光伏板块的现象。根据最新数据,三季度光伏板块的机构持股比例从二季度末的28.7%快速提升至35.2%。久违的信心正在重聚和回归,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协鑫的脱颖而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灯塔和风向标,为中国光伏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行业新旧历史时期交汇的重要十字路口,这一点尤其值得重视。
【把光伏重新养一遍】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光伏产业整体处于开源状态,一项新技术突破后会迅速在市场上得到扩散。从金刚线切割,到Perc技术(钝化发射极及背面接触电池),再到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技术,无不如此。然而,这种模式在迅速摊薄成本、推动行业普及的同时,长期看后遗症也相当严重。
2020-2024年,光伏制造环节(公告)的总投资高达34000亿。截至2024年底,光伏主产业链中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产能分别达到1447GW、1160GW、1193GW、1428GW,而整个2024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装机量也才不过600GW。产能规模严重大于市场需求,这是今天光伏行业痛苦的根源。
此次浴火重生之后,中国光伏必须要有一次彻底的觉醒和改变。转变理念和方式,注重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让真正有技术创新的企业来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把整个行业重新养一遍,切不可再像过去那样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激进式扩张。
现在,头部优质公司的生产能力已经完全能够覆盖市场需求,淘汰落后产能,保留优质产能,这是众望所归的最佳出路,也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协鑫这种企业其实就是未来光伏行业所需要的理想型。
当别人还在旧技术路线上内卷的时候,协鑫敢于另辟蹊径开创颗粒硅新技术路线,并为此不懈努力和投入,最终能耗和成本全都做到领先,引领全行业进化。能耗方面,协鑫现在每生产1千克FBR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最低仅为14.441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相比棒状硅下降75%。不仅如此,颗粒硅下游还有免破碎、降低耗材损耗等优势,可助力光伏全产业链控碳减排。

生产效率方面,颗粒硅优秀的流动性和连续投料特性,可使单产提升10%以上,叠加电耗优势,可以给下游客户创造可观的降本空间。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协鑫颗粒硅的平均生产现金成本(含研发成本)已经降至24.16元/公斤,较一季度的27.07元/公斤继续优化。
2025年上半年,颗粒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4.32%,相比2024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颗粒硅正快速崛起成为行业主流路线。协鑫科技是国内唯一掌握成熟硅烷流化床法(FBR)技术的企业,N型硅料(颗粒硅)产能占比超96%。随着颗粒硅市占率快速提升,公司必然还会实现更大的发展。
从全局来看,尽管光伏产业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一个长坡厚雪的朝阳赛道。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光伏发电量的增长将占到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的80%,届时全球光伏总装机量有望达到5200-5800GW,这意味着在目前的基础上至少还有大几倍的增长潜力。
在最新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国家提出要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新能源被摆在第一位,份量和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更重要的一点,光伏的技术迭代始终没有终结。除了上文提到的颗粒硅与棒状硅之争,还有BC与TOPCon之争,这些新技术的涌现势必会把光伏推向新的高度。
中国光伏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产业,先后历经2008年金融危机、2011-2012年欧美双反、2018年“531新政”等诸多重大挑战,但每一次危机都是行业走向更大发展的开始,这一次同样也不例外。冬天过后,又将是春暖花开。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