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金融监管升级:安康农村金融机构违规遭重罚

时间:2025-10-14 18:14:53 来源:经理人杂志 作者:经理人杂志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康监管分局连续发布六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安金罚决字〔2025〕28-33号),对陕西石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6名责任人开出总计98万元罚单,并实施警告处分。此次处罚直指资产风险分类失实、贷款违规发放及信贷数据造假等核心问题,再次印证金融监管‘零容忍’的强硬姿态。



三大违规乱象暴露行业痼疾

据处罚信息显示,石泉农商行存在三方面严重违规:

  • 资产风险分类失真:通过人为调整风险等级掩盖真实资产质量,导致风险预警系统失效,潜在风险持续累积。
  • 贷款用途违规:突破固定资产贷款监管红线,将资金违规投向非实体经济领域,加剧‘资金空转’风险。
  • 信贷数据造假:采用‘即放即收’等手段虚增贷款规模,严重干扰金融统计数据真实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问题在2025年初汉阴农商行处罚案(安金罚决字〔2025〕10-13号)中已现端倪,暴露出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屡查屡犯’的治理顽疾。



穿透式问责实现精准打击

本次处罚呈现‘机构+个人’双罚特征,覆盖管理层至执行层全链条:

  • 机构顶格处罚:石泉农商行被处以98万元罚款,创下当地农商行年度最高罚单纪录。
  • 个人连带追责:分管副行长柯伟及客户经理吕小锋、吴勇等6人收到警告处分,落实‘过罚相当’原则。

该处罚延续2023年全国农商行5.65亿元罚没、1519人受处分的严监管态势,彰显监管层‘刀刃向内’的决心。



监管升级释放三大信号

安康分局此次处罚与金融监管总局‘长牙带刺’要求高度契合:

  • 精准性提升:区分‘贷后管理缺失’‘数据造假’等不同情形实施差异化量罚,避免‘一刀切’。
  • 时效性增强:2025年三季度集中披露多起案件,案件审理周期缩短30%以上。
  • 警示性扩大:同期人保安康分公司因误导宣传被罚(安金罚决字〔2025〕23号),凸显全域监管收紧趋势。

专家指出,此次处罚暴露出部分农信机构在公司治理、内控执行等方面存在系统性缺陷。随着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深化,金融机构需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合规’,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康监管分局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