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德林
对于众多企业老板而言,IPO过会往往意味着即将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是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重要时刻。毕竟,只要证监会注册通过,即便公司资质平平,也可能实现价值跃升,仿佛“乌鸡变凤凰”。然而,却有老板在临门一脚时选择刹车,主动撤回IPO申请,岷山环能的实控人何秋安便是其中之一。
何秋安,岷山环能的掌舵人,近两年一直深陷对赌协议的漩涡。2021年,岷山环能进行融资时,投资机构与何秋安签署了对赌协议,要求岷山环能必须在2023年成功在A股上市,否则将面临回购股份的义务。这一对赌协议堪称大胆,要知道,在没有绿色通道的情况下,企业能在A股两年内上市都已属理想状态。那么,何秋安究竟凭什么敢签下如此对赌协议呢?
监管部门对于创业公司IPO中的对赌协议向来持排斥态度,几乎所有公司在提交IPO审核材料前,都会与投资机构签署解除对赌协议的条款,仅承诺在IPO失败时恢复对赌协议。然而,何秋安却显得与众不同,其IPO说明书上明确写着对赌协议依然生效。幸运的是,岷山环能在2023年底提交IPO材料后,于2025年4月11日顺利过会,4月30日提交证监会注册,一切似乎都在按照常规的IPO进程推进。
然而,就在提交注册申请5个月后的9月30日,岷山环能却突然召开股东大会,宣布撤回IPO申请。在A股注册制实施以来,像这样IPO过审后在注册阶段主动撤回的情况极为罕见,岷山环能无疑给市场开了一个“眼界”。
从岷山环能的股权结构来看,何秋安、王爱云、何占源一家三口合计持有59.61%的表决权,这意味着只有何秋安一家人同意,股东大会才能通过撤回IPO的决议。然而,根据对赌协议,若IPO失败,何秋安一家将需要购买22名投资人合计持有的9.46%的股权,回购价格为增资时的入股价格,并需另行支付约定的利息。
从岷山环能的财务数据来看,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均保持在25亿以上,利润也从4600多万一路飙升至7200多万。然而,公司实际盈利能力并未如此强劲。2021年至2024年,税收优惠平均高达3000万元以上,加上政府每年几百万甚至千万的补贴,才支撑起了岷山环能看似不错的利润报表。
作为一家集原生资源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高新材料制造为一体的资源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岷山环能对资金的需求巨大。何秋安一直积极推动岷山环能上市,在A股IPO之前,公司曾在新三板挂牌,可见其证券化需求之迫切。然而,公司的现金流却一直紧张,以至于2024年末出现上百名员工“放弃缴纳”社保的情况。
那么,何秋安一家究竟为何要在股东大会上投票撤回IPO呢?
到了2025年,岷山环能的现金流问题并未得到缓解。根据半年报数据,公司营收16.88亿,同比增长27.16%,但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额却为-3028万元。简单来说,就是岷山环能营收上去了,但钱却没收回来。而账面上的货币资金只有1.51亿元,借款和应付票据却差不多有两亿左右,届时如何偿还成为一大难题。
何秋安推动岷山环能IPO的初衷是发行8050万股,募集2.95亿资金,以扩张公司业务。然而,现在公司存货已有7.67亿,占到总资产的44.62%,IPO募集的资金与之相比,资金压力仍然难以缓解。如果重新开新项目,公司的现金流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大。当然,IPO可以打开融资通道,但为何最终选择撤回呢?
岷山环能的这一迷惑行为,从其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中可见一斑。
何秋安非常注重家族利益,股东名单中不仅有自己的老婆孩子,还有儿媳妇、女婿,以及兄弟姐妹和舅子。此外,股东中还有开铲车的司机,以及总经理的爸爸、老婆和兄弟。无论是身为董事长的何秋安,还是公司总经理,他们都不会轻易丢下自己的家人。
如果说对赌是一个创业者的胆量,那么何秋安的胆量可谓不小。在IPO材料中,交易所就曾问询过一个关于无真实背景交易的情况。当年,岷山环能给一家公司签署了采购合同,并开具了1.6亿的承兑汇票,第三方公司将汇票背书给海航供应链,海航供应链又将1.2亿背书给安阳一家公司,安阳公司贴现给了岷山环能。
不难看出,1.6亿的承兑汇票转了一大圈,最终弄了1.2亿到岷山环能。这种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交易,往往是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小把戏,只要资金到公司也就相安无事。然而,何秋安偏偏遇到了海航供应链,海航自己资金链就很紧张,还有将近4000万没有到账,岷山环能就拒不偿还应付海航的将近4000万。
那么,岷山环能为何会卷入海航供应链的债务纠葛之中呢?
早在12年前的2013年,岷山环能上马了三连炉项目,总投资近5亿,产能大幅提升,但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按照银行的要求,公司与第三方互保作为各自获取银行信贷的条件。然而,岷山环能并未摆脱行业周期的影响,互保对象经营不善,导致公司不得不承担了互保对象的1.5亿担保资金损失,金融机构开始抽贷。
那个时候的海航集团是世界500强明星企业,旗下海航供应链为岷山环能设计了融资脱困方案,以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交易名义出借资金给公司使用,并要求岷山环能到期支付利息。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海航还有4000万没有贴现给岷山环能,理论上打乱了岷山环能的融资节奏,造成岷山环能拒绝偿付将近4000万本息。
欠账总是要还的,尤其是海航到后来自己都曝雷了,连创始人陈峰都被抓了。岷山环能不得已,最终通过多方债务重组方式,与海航供应链实现了债务互抵。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次过程中,岷山环能度以采购的名义,与第三方签署了协议,而第三方公司跟海航供应链的高管有亲戚关系,最终烂账只能全额计提。
岷山环能真可谓是IPO的“百科全书”,股东结构呈现高度的家族式控制,公司的财务历史上存在过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虚假贸易,实控人背着与投资人的对赌条款闯关IPO,在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竟然主动撤回已经过会的IPO。如果不是遇到重大举报或者突遭变故,谁会主动将煮熟的鸭子给扔掉呢?相信监管会给公众一个真相。面对岷山环能撤回IPO,也许,老百姓会说,他那真是黄泥巴擦屁股,咋个擦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