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亚太药业控制权变更:转让溢价46%,扣非净利连亏6年谋转型

时间:2025-10-14 17:12:24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林昀肖

2025年10月13日,亚太药业(002370.SZ)发布多份公告,披露公司控制权拟发生重大变更。此次变更涉及控股股东富邦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汉贵投资,与星浩控股及星宸投资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转让14.61%股份(共计1.09亿股),转让价格定为8.26元/股,合计总金额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该价格较公司9月26日停牌前股价5.67元/股溢价约46%,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控制权易主:星浩控股接盘,邱中勋成实际控制人

根据协议,本次转让完成后,亚太药业控股股东将由富邦集团变更为星浩控股,实际控制人由宋汉平、傅才、胡铮辉组成的管理团队,变更为邱中勋。邱中勋作为数字化医药产业平台“药兜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其入主亚太药业引发市场对业务协同的期待。不过,时代周报记者联系亚太药业证代处获悉,由于控股权变更协议尚未完成,仍存在不确定性,业务协同效果暂无法定论。

业绩承压:扣非净利连亏6年,累计亏损超25亿

近年来,亚太药业业绩持续承压。自2019年起,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亏损,据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亏损额分别为-20.88亿元、-1.43亿元、-2.39亿元、-1.17亿元、-6894.45万元、-2813.19万元,累计亏损超过25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52亿元,同比下降31.48%;归母净利润约1.05亿元(主要因出售全资子公司绍兴兴亚药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增加利润),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4886.22万元。

公司分析称,扣非净利润下降主要受集采政策、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导致销售收入下滑。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拥有114个制剂类药品批准文号,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启动较晚,且主要产品多存在于竞争激烈的领域,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

定向增发:募资7亿投向新药研发,加速业务转型

在发布控制权变更公告的同日,亚太药业还公布了《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根据预案,公司拟向星浩控股定向发行不超过1.37亿股股票,占发行前总股本的18.37%,发行价格为5.11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80%),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亿元,全部用于新药研发项目。

具体而言,募集资金将投向两个研发平台:1.5亿元用于溶瘤病毒药物研发平台,5.5亿元用于长效和复杂制剂研发平台,涵盖双矛I型、III型FIC抗肿瘤生物药、多发性骨髓瘤药物、利培酮微球、LRHR长效制剂、帕金森长效制剂、双重机制神经疼痛药等产品管线。

亚太药业在预案中表示,此次发行旨在巩固控制权、提振市场信心,同时满足业务转型需求,提升公司整体实力与市场竞争优势。公司认为,传统化学仿制药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业务转型需求迫切,需向高端仿制药、创新药方向布局。

新控股股东背景:邱中勋与药兜科技的医药数字化布局

星浩控股成立于2025年7月3日,主营业务为以自有资金从事对外投资活动,邱中勋为实际控制人。作为医药行业资深人士,邱中勋同时也是数字化医药产业平台“药兜科技”的实际控制人。

据官网介绍,药兜科技自2016年运营以来,通过“平台-自营-零售”模式推动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已与近千家药企建立合作,代理1000多种药品,触达近60万终端客户,自营业务用户数超25万家,累计交易规模超600亿元。

亚太药业在预案中指出,药兜科技在新药商业化环节能够为公司充分赋能,其通过医药供应链与医疗服务能力的深度融合,以及医疗AI大模型的技术驱动,显著提升创新药的患者可及性,已成为药企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行业背景:仿制药市场萎缩,创新药成发展关键

近年来,我国医药创新步伐加快,进口原研药与国产自研药激增,创新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与此同时,化学仿制药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在整体药品市场中从60%降至52%,在化学药市场中从79%降至74%。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压缩了低质量仿制药的生存空间,集采政策的落地执行则加速了中选品种的替代效应。

亚太药业表示,公司目前生产的制剂产品以化学仿制药为主,截至2025年9月,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共19个,进入国家集采的产品3个。由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启动较晚,且主要产品多存在于竞争激烈的领域,近年来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业务亟待向高端仿制药、创新药方向转型。

市场反应:股价复牌后一字涨停

10月14日,亚太药业股价复牌后一字涨停,报收6.24元/股,上涨10.05%,显示出市场对控制权变更及业务转型预期的积极反应。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