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固体杨枝甘露:从甜品到爆品的逆袭
单日销量突破25万份,全网热议
近期,一款名为“固体杨枝甘露”的新品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小红书平台相关话题浏览量突破1.2亿次,抖音播放量近10亿次。从自制教程到创意升级,这款产品已成为年轻消费者争相打卡的“流量密码”,甚至被视为继奶皮子糖葫芦后的又一现象级爆品。
与传统液态杨枝甘露不同,固体版本将芒果泥、西柚果肉与椰浆通过琼脂凝固成块,搭配西米等辅料,打造出可手持的“甜品新形态”。一口下去,果肉扎实、西柚爆汁、西米Q弹,甚至被网友戏称为“代餐神器”。
茶饮品牌集体入局,推动爆品出圈
固体杨枝甘露的爆火,离不开茶饮品牌的集体发力。11月7日,7分甜率先在江浙沪门店推出该产品,售价19元/份,3天销量破万份,单店日销近300份。随后,茶百道于12日全国8000家门店上架,推出8元尝鲜版小料碗和12.8元杯装满料版,首日总销量接近25万杯,多地门店被抢购一空。

沪上阿姨发布DIY教程,酸奶罐罐宣布160家门店预售,佐敦道、萃茶师等区域品牌也纷纷跟进。这场“甜品革命”甚至蔓延至烘焙、火锅、果切店等领域,外卖平台到手价普遍在25-40元之间,部分甜品店单价高达66元,仍需排队或预约购买。

爆火逻辑:场景、传播与情感的三重驱动
固体杨枝甘露的走红并非偶然。首先,它解决了传统饮品的痛点:便携性差、易分层、口感不稳定。通过固态化设计,产品可外带、可当甜品,甚至替代轻代餐,适用场景大幅拓展。
其次,社交媒体的裂变效应功不可没。高颜值的视觉呈现和强烈的记忆点,激发了用户的自发传播。一张照片、一段视频,就能引发连锁反应,形成“自传播爆款”。
最后,产品精准把握了年轻消费者的心理。新奇的概念吸引尝鲜,经典的港式风味唤醒怀旧情感,双重刺激下,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价格飙升至66元,多行业争相入局
固体杨枝甘露的火爆,吸引了跨行业的参与者。叮咚买菜上线组合SKU后,干噎酸奶销量暴涨400%;盒马开设现制摊点,线下流量激增;海底捞推出“暗号解锁”活动,每桌免费赠送一份,精准踩中年轻人心理。

杭州某店主因“日入五万”引发热议,后澄清实际日销约1万元,售价17元/份,每天需处理四五百单,削芒果削到“怀疑人生”。这一案例折射出爆品背后的供应链压力:流量来得快,但产能未必跟得上。

爆火背后:品控、成本与安全的三大挑战
面对固体杨枝甘露的狂飙,品牌需警惕三大风险:
1. 品控不稳:芒果成熟度、西柚酸度差异导致口感波动,消费者吐槽“同一杯里芒果甜度不一”。
2. 成本与备料压力:新鲜芒果用量大、价格高,部分门店因成本压力选择不上架。茶百道员工直言“切芒果切到怀疑人生”,甚至出现“卖一天就下架”的情况。
3. 食品安全隐患:鲜果不耐放、混合后易变质、外带时间过长等问题,导致部分消费者出现腹痛、胃不适等症状。若品牌仓促上新,后端能力不足,极易引发口碑危机。

小结:爆品需警惕“短命流量”,差异化才是长久之计
从奶皮子酸奶到固体杨枝甘露,爆品的本质是对经典的再造:用新形式、新场景唤醒旧味道的情绪价值。然而,网红食品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一款新品从创新到“全网同款”可能只需两三天。
在这种环境下,品牌需警惕“短命流量”陷阱。唯有在供应链、风味逻辑、品牌表达、产品结构上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才能沉淀长期价值,而非盲目追逐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