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黎枳银】“韩美关税谈判结束后,韩国大企业一致提出了扩大国内投资的方案。”韩国《东亚日报》近日报道称,随着韩企未来每年或需向美国投入高达约200亿美元,韩国业界对本土投资萎缩、产业空洞化的担忧不断加剧,民间舆论普遍呼吁政府出台有力政策,支持本国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韩国四大企业集团(三星、SK、现代汽车、LG)掌门人日前出席韩美关税谈判后的民官联合会议并公布了本土投资计划。
投资总额超5500亿美元,四大集团领衔布局新兴领域
据彭博社报道,就在韩国与美国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贸易和投资协议几天后,韩国总统李在明与包括三星集团和现代汽车集团在内的韩国大企业进行了会面,几家企业纷纷宣布了以人工智能、半导体和清洁能源为核心的国内投资计划。彭博社评论称,此举意在表明,即使首尔深化与华盛顿的经济联系,韩国工业竞争力也想继续扎根在本土。

11月16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与商界领袖举行会议,讨论与美国发布双边贸易和安全协议联合情况说明书后的后续措施。(视觉中国)
另据韩联社报道,四大集团承诺的投资额总计超过800万亿韩元(约合5500亿美元),覆盖多个新兴领域。其中,三星表示,在未来5年内将向韩国投资450万亿韩元,并重启半导体旗舰项目——平泽园区第五工厂建设。现代汽车集团承诺未来5年投入125.2万亿韩元。SK、LG、HD现代重工及赛尔群等企业也纷纷提出中长期国内投资计划。
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表示:“关税谈判达成协议后,不少人担心国内产业会萎缩,三星将加码国内投资并努力创造好的工作岗位。”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表示:“与现有计划相比增加了8.2万亿韩元,目标是发展韩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以及绿色能源产业。”
加码国内投资背后的两重忧虑:产业安全与供应链重构
据韩媒分析,相关计划的密集推出一方面是针对“国内投资萎缩”忧虑的直接回应,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全球供应链重组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韩国企业重新强化国内制造基地的重要性。美韩两国政府于上周五公布了贸易协议细节,包括韩国向美国造船业投资1500亿美元,以及向美国其他产业额外投资2000亿美元。“公众担心韩国的制造业可能会被3500亿美元的美国投资承诺掏空。”彭博社报道称。《韩民族日报》也表示,大规模对美投资势必导致企业内部资源再分配,在可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国内投资被挤压的担忧难以避免。
除了上述担忧之外,韩联社援引业内观点称,在对外不确定性有所缓和之际,加强国内生产基础被视为提升长期竞争力的关键路径。《韩国经济》报道称,四大集团此次在原有计划基础上大幅加码国内投资,是因为将韩国打造为承担核心生产与研发能力的“母工厂”已成为企业共识。即便未来继续扩大海外产能,高附加值技术与关键工艺预计仍将留在韩国,因此三星重启平泽第五工厂、现代汽车将七成以上的新投资用于AI、机器人、电动汽车、氢能等未来产业的相关研发,均被视为加强本土制造业能力的重要布局。
舆论担忧“流于形式”,政策配套成关键变量
不过,韩国舆论也对大企业的承诺保持谨慎。《韩民族日报》社论称,在大规模对美投资与国内投资之间,企业可动用的资源有限,一旦国内投入不及预期,“防止产业空洞化”的承诺就可能流于形式。《东亚日报》同样认为,大企业为稳住国内产业基础而提出的投资计划,从理论上看或许有助于缓解就业减少与产业萎缩等问题,但这些投资最终能否落地,仍取决于政府能否同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税制优惠等制度性支撑。如果政策配套不到位,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仍可能削弱国内投资的执行力度。
多家韩媒表示,韩国政府需加大对基础科研和关键基础设施的投入,承担起企业难以独自完成的长期投资,以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格局中守住国内产业生态。李在明在会见企业代表时表示,相信企业会妥善应对相关忧虑,并要求企业“比现在更加专注国内投资”。另据《朝鲜日报》18日报道,韩国总统室表示,正推动建立总统与大企业代表之间的“月度例会”机制,并将在定期会晤中尽可能了解企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