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网 曾被称为“河北地产王”的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荣盛发展”),近期在债务重组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11月17日,公司公告披露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简称“信达河北”)签署20.01亿元债务重组合同,通过“现金+实物资产”组合偿债模式,有望实现债务规模减半。
根据重组协议,本次标的债务总额为200,077.44万元,包含重组债务14.87亿元、重组补偿金4.01亿元、违约金1.1亿元及诉讼费等285.5万元。协议约定,若廊坊市荣图盛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债务人)或其认可的第三方及担保人,能按时足额偿付10.5亿元(其中3.5亿元以实物资产抵债),信达河北将豁免剩余9.5亿元债务。
河北天诚房地产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房地产估价报告》显示,本次用于抵债的实物资产评估价为35,704.41万元,涉及海南、河南等地酒店及商业地产项目。这意味着,荣盛发展需在协议期内筹措7亿元现金,方能完成债务豁免条件。
作为河北省首家IPO上市房企,荣盛发展自2021年起陷入债务漩涡。商票、美元债逾期、中期票据展期、银行贷款违约等问题接踵而至,叠加业绩持续下滑——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现金流压力加剧。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1.73%至62.0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80亿元,总资产较上年度末减少11.44%。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曾于2023年5月股价逼近1元面值退市红线时,试图通过收购锂离子电池企业荣盛盟固利切入新能源赛道,但因行业环境变化于9月30日终止交易。此次转型尝试的失败,进一步凸显其主业修复的紧迫性。
面对巨额债务,荣盛发展采取“以股抵债”与“以物抵债”双轨策略。今年3月,公司提出整合酒店、代建等轻资产板块股权作为偿债资源,拟化解160亿元债务;5月尝试对“20荣盛地产MTN002”实施债转股未果后,转向实物资产处置:
据统计,年内“以物抵债”规模已达33.83亿元。此次与信达河北的重组协议,进一步验证了实物资产处置在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中的核心作用。
业内人士分析,若本次重组顺利完成,荣盛发展将减少9.5亿元有息负债,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但7亿元现金偿付仍需依赖销售回款或资产处置,考虑到公司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至16.3%,经营性造血能力恢复仍需时间。
值得关注的是,信达河北作为四大AMC之一,其参与不仅为荣盛发展提供债务豁免机会,更可能通过资产盘活、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助力企业重回经营正轨。这场债务重组能否成为荣盛发展走出困境的关键转折,市场正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