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随着海南封关日益临近,自贸港的贸易规则正在加速重塑。记者走进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对一家粮油加工企业进行调研,发现一个关键字“通”。这家企业今年完成的首笔订单,从签单到发货仅用7天,刷新纪录。让我们看看封关如何让海南自贸港更“通”畅。
在海南洋浦保税港区的一家粮油加工企业,负责人刚从进博会带回价值约1.5亿美元的东盟大单。外商愿意下大单,得益于海南自贸港持续升级的“效率名片”。企业负责人张慧记得,今年首笔食用油订单从签单到发货仅用7天,远超常规外贸流程。

高效通关并非一蹴而就。张慧回忆,企业刚落地时,因不熟悉系统流程常卡壳。四年间,团队与海关逐项验证,提出近20项优化建议,推动报关模式从“逐票申报”升级为“先出区、后申报”,单票货物外销时间缩短近一周。随着政策吸引力释放,洋浦保税港区食品企业从十几家增至数十家,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岛封关在即,海关正试点进口食品监管新模式:同一企业、同一批原料、同一条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只需检测一次,加速产品出区销售。

张慧希望未来关税政策进一步扩围,让更多岛内企业享受红利,推动产业链双向流动。
海南封关倒计时 离岛免税“新”提速
便利不仅惠及企业,海南居民也迎来新政策。本月初,新版离岛免税政策实施,新品类、新购买方式相继落地。新品类销售如何?新政策能否让免税品“更好买”“更好提”?
海口一处大型免税商城里,新一轮免税品“上新”加速。销售人员称,新纳入免税范围的宠物玩具和便携式乐器,自11月初新政落地以来,不到两周即售罄。

热度不止于“上新”。商家统计显示,11月1日至11日,该免税城进店客流破10万人次,同比增长6%。除新增免税商品快速售罄外,香化、时尚品、进口酒类、电子产品持续热销。新政落地后,海南居民消费习惯悄然改变。海口市民王女士离岛旅游归来后,次日即前往购物。

根据新政,海南居民每年享有10万元免税额度,一年内有一次出岛记录即可不限次“即购即提”。但王女士发现,“即购即提”仅限15类商品,非全品类开放。记者走访发现,多数消费者认可新政策便利性,但希望品类更开放、限制更少。
海南药械审批进入“快”车道
过去,许多患者需出国求医。海南自贸港封关后,国际新药和器械引入速度将大幅提升。如今,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全球新药、新器械已能在家门口率先使用。引进速度加快,让更多患者看到希望。封关倒计时下,这个医疗特区如何继续在“快”字上发力?来看记者报道。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来自辽宁的代女士迎来孩子治疗的重要一步。她的孩子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得益于乐城特许政策,用上了亚洲首个治疗该病的反寡义核苷酸疗法药物:维托拉生。

在乐城,从全球最小、可使用17年的心脏起搏器,到可支持系统升级的人工耳蜗,中国患者已能与全球前沿医疗科技同步。这背后是一条高效运转的进口药械审批“快车道”。乐城管理局倪金星称,新药械从申请到首批落地平均仅需10个工作日。他的微信里加满了罕见病病友群,每当有新药获批引进,团队会第一时间通知患者。

截至目前,乐城已完成超520种国际创新药械“中国首用”,惠及患者20多万人次。依托真实世界研究政策,已有21个药械产品通过乐城通道加速在中国上市,其中3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将对未来发展产生怎样影响?
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未来发展将如何?来听专家解读。
经济学家 曹远征:封关运作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它构成自贸港建设基础条件。海南自贸港建设是制度性开放,分几步走:2035年基本建成,2050年全面完善。未来,海南将成为全球企业对接门户,形成新标准、新规制,完善产业链。尤其在中间品贸易中,海南将在亚太地区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 董彬 王博丰 叶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