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小米2025三季报:汽车业务爆发增长,挑战与机遇并存

时间:2025-11-19 08:57:57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王天逸)在2025年这个舆论纷扰、流言缠身的多事之秋,小米集团交出了一份稳健增长的业绩答卷。

11月18日晚间,小米集团正式披露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从数据层面分析,这无疑是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营收同比增长超两成,经调整净利润同比暴涨超八成。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小米集团单季营收达到了1131.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2.3%;经调整净利润更是高达113.1亿元,同比增长了80.9%。从年初至三季度末,集团总营收累计达到3403.7亿元,同比增长32.5%,净利润则为328.2亿元,同比增长73.5%。

在财报的众多板块中,“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无疑是最为亮眼的。三季度,小米该项目业务营收达到了290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比暴增199.2%,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从去年同期的10.5%倍增至25.6%。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该业务还首次实现了单季度经营盈利,金额为7亿元。其中,汽车业务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283亿元),交付量也突破了10万辆大关,标志着小米汽车正式从规模扩张阶段迈入了盈利阶段。

尽管与营收高达841.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74.4%的“手机×AIoT”业务相比,汽车业务带来的收入仍然较少。但从增长趋势来看,智能手机、家电等市场增长见顶,导致小米的基本盘业务期内同比仅微增1.6%。而首次单季盈利、营收增长近200%的汽车业务无疑更具潜力,成为了驱动小米集团向前发展的核心引擎。

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超过26万辆,并且近期交付仍在持续放量。9月、10月,小米汽车连续两个月交付量超过4万辆。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透露,小米汽车预计将于本周完成全年35万辆的年度交付目标。高盛研报也认为,从长远来看,小米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以及因规模和深度参与电动汽车供应链而产生的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然而,与财报的高光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近期却接连遭遇产品诉讼、安全争议、公关调整等负面消息。小米SU7 Ultra“挖孔机盖”虚假宣传诉讼被曝延期,这场持续半年的维权纠纷再度引发了全网的热议。同时,产品安全相关讨论也同步升温。10月,成都发生了年内第二起小米SU7事故后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这催生出小米汽车“重颜值而轻安全”的断章取义言论,质疑声近期仍在持续发酵。11月16日,雷军罕见地在几小时内连发3条微博,回怼抹黑言论、澄清安全争议。几乎同一时段,市场上传出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将转岗、不再负责公关事务的消息,这位任职十年的核心高管的动向,让本就承压的舆情应对体系更受关注。

北京商报记者曾就相关问题多渠道联系小米集团方面,但截至发稿时,未能得到回复。

汽车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无疑成为了小米集团的核心引擎。然而,作为高敏感消费品,任何产品宣传与实际体验的落差都可能引发舆论风暴。除了产品本身的问题外,公关体系如何适配跨行业舆情的应对也是小米不得不直面的考题。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此前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科技领域头部厂商近些年纷纷开辟第二战场,单点和生态层面的技术储备、用户洞察能力将成为决定性因素。

汽车引擎的轰鸣声虽然响亮,但不足以盖过所有杂音。小米用三季报证明了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正确性,但业务的扩展同样意味着对手的增多和舆论的复杂。对这家正从消费电子巨头向全生态企业跨越的公司而言,能否在保持增长动力的同时查漏补缺,将决定其能否真正穿越周期,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