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规范直播切片市场秩序 严打侵权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时间:2025-11-20 15:50:16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记者 周子葑)当知名主播结束直播后,平台仍充斥着大量直播片段视频,这些视频打着"主播同款"的旗号,却上演着"挂羊头卖狗肉"的戏码——视频中主播推销牛奶,下方链接却跳转至清洁用品页面。这种典型的"直播切片"乱象,正成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新型陷阱,亟需建立系统性治理机制。

直播切片:双刃剑效应下的商业变体

作为直播带货衍生出的新型商业模式,直播切片通过截取头部主播带货过程中的"高光时刻",剪辑成短视频并附加商品链接进行二次传播。这种模式本应实现多方共赢:对消费者而言,无需全程观看数小时直播即可获取核心信息;对主播团队而言,可扩大优质内容传播半径;对平台而言,能提升流量转化效率。

然而现实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部分头部主播虽开放了切片授权,但大量未获授权的"李鬼"账号趁虚而入。这些账号通过盗用主播肖像、模仿账号名称、窜改商品信息等手段,构建起完整的侵权产业链。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显示,超六成消费者曾遭遇切片视频货不对板的情况,其中食品、美妆类商品问题尤为突出。

乱象背后的四重危害

这种野蛮生长的侵权行为正在动摇直播电商根基:

  • 消费者层面: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因误食假冒食品、使用劣质产品等引发健康风险,知情权与选择权遭受双重侵害
  • 行业生态层面:正规授权账号因运营成本高企,在"李鬼"账号的低价倾销下逐渐丧失竞争力,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 主播声誉层面:某知名主播团队统计显示,其授权切片账号的商品退货率仅3%,而未授权账号退货率高达27%,严重损害主播商业信誉
  • 市场秩序层面:侵权行为滋生数据造假、刷量刷单等黑色产业链,破坏直播电商的信任基础

构建四位一体治理体系

破解直播切片困局需要多方协同发力:

1. 源头管控:建立透明授权机制
主播及MCN机构应制定明确的授权标准,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授权信息上链存证。某头部机构已推出"切片授权公示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验证账号授权状态,该措施使仿冒账号投诉量下降73%。

2. 平台治理:强化技术审核能力
平台需建立AI内容识别系统,对切片视频实施三重核验:主播肖像权验证、商品链接一致性校验、历史带货数据比对。某短视频平台上线"切片标识」功能后,误购率从12%降至3.8%。

3. 消费者教育: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消费者应养成"三查三核」习惯:查账号授权资质、核商品生产信息、比价格市场行情。保留宣传页面截图、支付记录等证据,通过12315平台或直播平台投诉渠道维权。

4. 法律规制:完善侵权追责体系
监管部门正推动《直播电商切片管理规范》立法,明确授权主体、授权范围、侵权赔偿标准等核心条款。某地市场监管局已开展「净网行动」,查处违规切片账号2300余个,涉案金额超8000万元。

当技术革新与商业创新碰撞出火花时,完善的规则体系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建立授权白名单制度、完善侵权追溯机制、强化消费者保护教育,方能让直播切片真正成为连接优质内容与消费需求的桥梁,而非侵害权益的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