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企查查冲刺IPO:高毛利背后的行业隐忧与未来挑战

时间:2025-10-15 09:15:42 来源:豹变 作者:豹变



「核心提示」
高利润、轻资产、低门槛,过去十年,企查查借商业数据东风实现毛利堪比茅台的辉煌。但IPO冲刺背后,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及AI冲击等隐忧逐渐浮现。

作者 | 詹方歌,邢昀

2014年,陈德强为方便找球馆,与朋友开发了查询工商注册信息的小工具。这一工具意外走红,尤其受生意人青睐。彼时,中国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数据公开并汇总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陈德强与合伙人抓住机遇,切入商业大数据赛道,创立了“企查查”。

企查查的核心业务是收集、整理工商数据,并以用户友好的方式展示。近期,企查查递交招股书,准备登陆A股市场。此前,同类产品启信宝已登陆科创板,并计划赴港上市。商业数据服务平台如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爱企查等,产品同质化严重,但行业整体毛利率高达85%,显示市场需求巨大。

高毛利与激烈竞争并存

企查查此次上市筹集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升级及人工智能项目。然而,招股书显示,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从2022年的1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6%。部分盈利被投入银行理财,今年2月还投资3亿元建大楼。过去十年,商业数据生意好做,但AI崛起后,企查查们的日子能否持续?

1、堪比茅台的高毛利

企查查的数据生意诞生于政策导向之下。2014年起,我国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催生了一批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公司。目前,这类商业信息查询产品利润丰厚,企查查、启信宝、天眼查等纷纷探索资本之路。

财务数据显示,企查查毛利率极高。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7.24%、88.51%、88.81%和90.74%,堪比茅台,且呈上升趋势。2022年营收突破5亿元,2024年超过7亿元,2025上半年达3.7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在2024年达2.98亿元,2025上半年为1.61亿元。公司表示,这得益于会员类产品的规模化效应。

企查查是最早的商业信息服务企业之一,注册用户超1.5亿。目前主要提供C端会员类产品、企查查专业版和B端数据接口服务。2022年至2025年6月,C端收入占比从79.51%降至76.11%,而B端数据接口业务收入占比从6.82%提升至8.34%。B端业务毛利率更高,达94%以上,拉高了整体毛利率。因此,发展B端业务是企查查现阶段的好方向。

企查查的成本主要包括云端服务费、人工成本、数据服务费等,其中云端服务费占比较大,如2025年上半年,云端服务占营业成本的26%。

然而,这门高利润生意也面临隐忧。商业信息查询产品受政策变动影响大,企查查在招股书中表示,若监管政策变化,公司未能及时调整,将对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此前,平台通过爬虫技术抓取个人电话、邮箱,引发隐私权争议。此外,错误匹配、展示过时信息等问题也导致企业误解,甚至延伸出灰产。

2、AI时代,对手越来越多

企查查在招股书中将自己业务解释为“商业大数据的收集、清洗、挖掘、分析及应用”。虽然高毛利,但商业模式“价格敏感”,客户粘性不强。平台提供的内容差异不大,用户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平台,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公开数据显示,爱企查会员价格每年298元,天眼查VIP服务每年360元,启信宝每年366元,而企查查价格最贵。2022年9月,企查查VIP会员价格从360元/年涨至388元/年,随后新客户付费金额下滑。同时,注册会员到付费会员的转化率也明显下滑。



更危险的是,竞争者开始从外部涌入。AI的崛起或将颠覆用户心智。例如,查询公司基础工商信息,可直接问豆包或元宝,它们会迅速给出标有信息来源的工商信息。虽然目前信息来源仍是天眼查、企查查等,但随着AI发展,未来可能有更多类似工具进入市场。

2025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免费AI查企工具“88查”,已上线PC端,并接入支付宝、微信小程序。虽然“88查”覆盖公司数量不多,但能免费搜索到法律诉讼等深度信息。AI的崛起将对企查查、天眼查等平台的日活和注册用户数量构成挑战。

3、如何找到新故事?

面对行业内外的双重挑战,发展其他业务或许是更好的路径。启信宝所在的合合信息给出了一些思路。虽然常被用于和天眼查、企查查对比,但合合信息绝大部分营收来自扫描全能王。港股招股书显示,2024年扫描全能王贡献营收占比76.6%,而启信宝只有5.2%,且占比持续下降。

此外,天眼查、爱企查、企查查等也试图发展AI大模型,借助AI延伸增值服务能力。企查查表示,此次募资15亿中将有33%投入到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项目中。

然而,企查查过往在研发投入方面比较克制。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呈上涨趋势,但并未赶上营收增长速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18.02%一路下滑至16.05%。



这个数据与同行比起来存在一定差距。招股书表示,报告期各期间内,公司研发费用率维持在可比公司范围之内,与可比公司不存在重大差异。



接近90%的主营业务毛利率,1亿元左右的研发投入,企查查赚的钱去哪儿了呢?除了盖办公大楼,还有接近16亿元作为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被计入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招股书信息显示,上述四个报告期内,企查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8.88亿元、4.14亿元、13.25亿元和15.95亿元。

高利润、轻资产、低门槛,过去十年间,商业大数据服务行业风光无限。但风口终究会过去,企业该如何持久地保持竞争力和生命力,靠的或许不能仅仅是过去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