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自然堂:逆水行舟,如何突破增长瓶颈?

时间:2025-10-15 09:14:06 来源:斑马消费 作者: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陈碧婷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古训,正成为自然堂当前发展境遇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头部企业,自然堂近年来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珀莱雅、上美股份等同行,甚至出现掉队趋势。面对这一局面,自然堂选择冲刺港股市场,试图通过资本运作注入新动能,但若无法重新找回增长引擎,即便有欧莱雅等国际巨头的加持,也难以获得国际投资者的青睐。



国货化妆品的逆袭之路:自然堂的崛起与挑战

自然堂的发展历程,堪称国产化妆品品牌在国际巨头夹缝中突围的典型案例。其创始人郑春颖1964年出生于辽宁辽阳农村,凭借优异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后进入辽阳市财政局工作。然而,体制内的稳定生活并未满足他的野心,工作十年后,他毅然选择下海创业。

初入商海,郑春颖先后尝试电影放映、美容院等生意,逐渐积累起商业经验,并对化妆品行业产生浓厚兴趣。2001年,他前往上海创立自然堂品牌,正式进军化妆品领域。当时,国内化妆品市场被国际品牌垄断,一二线城市商场的化妆品柜台几乎全被外资品牌占据,国货品牌只能蜷缩在边角位置。

面对这一局面,郑春颖选择差异化竞争策略,以三四线市场为突破口,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逐步渗透。完成初步积累后,他抓住电视广告的黄金时代,斥资在湖南卫视等频道投放广告,一句“你本来就很美”的广告语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让自然堂成为家喻户晓的国货品牌。据招股书显示,以2024年零售额计,自然堂已跃居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其旗舰品牌连续12年位居国货化妆品品牌前两名。

欧莱雅投资加持:资本背后的战略考量

尽管发展迅速,但自然堂仍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招股书显示,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郑氏三兄弟郑春颖、郑春彬、郑春威占据3席执行董事职位,妹妹郑小丹则以非执行董事身份参与决策。四人合计持有约87.82%的投票权,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

在提交港股招股书前,自然堂完成了唯一一轮融资,引入欧莱雅旗下子公司美町和加华资本旗下的Himalaya International。其中,美町投入4.42亿元获得6.67%股权,Himalaya International以3亿元获得4.20%股权,由此推算自然堂投后估值约为71.4亿元。欧莱雅的间接投资,不仅为自然堂带来资金支持,更有助于提升其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认知度。

加华资本作为专注于消费领域的投资机构,其参与也颇具深意。该机构累计管理规模超300亿元,曾投资东鹏饮料、老乡鸡等明星企业。据媒体报道,加华资本对自然堂跟踪多年,早在2021年便启动深度调研,并协助制定5年战略规划,显示出对其长期发展的信心。

增速掉队:多品牌战略滞后与渠道变革困境

自然堂集团自2001年成立以来,陆续推出美素、春夏、珀芙研、己出等品牌,试图打造多品牌、多品类的化妆品集团。然而,截至目前,公司仍严重依赖旗舰品牌自然堂。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自然堂品牌收入占比均超过94%,多品牌发展相对滞后。

相比之下,珀莱雅通过彩妆品牌彩棠实现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该品牌收入达11.91亿元;上美股份除韩束外,一叶子、红色小象等品牌也具备一定规模。而自然堂因过于依赖单一品牌,加之渠道变革保守,导致增长迟缓。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仅约3.54%,净利润出现较大波动。

渠道方面,自然堂的线上转型步伐明显落后于同行。珀莱雅通过全面线上化抓住流量红利,2021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46.33亿元飙升至107.8亿元;上美股份上市后也驶入快车道,2024年韩束品牌收入同比增长80.9%达到55.91亿元,反超自然堂。在双11、618等电商大促中,自然堂的美妆类目排名已被同行严重挤压。

面对增长瓶颈,自然堂若想重新找回增速,线上渠道必须成为攻坚重点。无论是通过直播电商拓展新客群,还是利用大数据优化产品策略,亦或是加强社交媒体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都将成为其突破困境的关键。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然堂的未来,取决于其能否在变革中抓住机遇,实现二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