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轮艰难谈判才稍有缓和的中美经贸关系,如今正面临新一轮反复与挑战。近期,双方在航运、稀土出口管制等领域展开激烈博弈,中国通过精准反制措施,不仅维护了自身产业与企业的合法权益,更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掌握了主动权。
据新华社报道,交通运输部于10月14日正式印发《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该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并经国务院批准,明确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涉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此举旨在维护中国产业、企业合法权益及国际航运公平竞争环境,是落实公告的具体安排。
办法共十条,涵盖制定依据、收取范围、标准、主体等内容。其中,明确由中国建造的船舶、仅进入中国船厂修理的空载船舶,以及其他经认定予以豁免的船舶免予缴纳。同时,要求船方或其代理人在船舶预抵中国港口前向海事管理机构通报信息,并视情动态调整收取范围、标准和起讫时间。
2025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的301调查措施,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船舶、中国造船舶、中国籍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此举严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对中美间海运贸易造成严重破坏。
10月13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美方的措施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为,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色彩。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必要的被动防御行为,既是维护中国产业和企业正当权益的举措,也是维护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必要手段。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表示,美方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船舶业和航运业发起“301调查”,并征收港口服务费,这一前提“非常不合理”,征费依据也存在“很多问题”。美方的行为不但增加了企业不合理负担,还对中国企业造成了歧视,中方必然要做出合适回应。
9月29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临时最终规则(IFR),修订《出口管理条例》(EAR),将“实体清单”效力扩及清单上实体的控股子公司。根据新规,任何实体若其至少50%的股权由实体清单或军事最终用户清单上的一个或多个实体所拥有,则该实体本身将自动受到限制。10月8日,美方再度以国家安全为由,将15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对此,中国商务部多次表示,美方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滥施长臂管辖,严重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10月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这一规定是对美方所谓“50%规则”的愤怒回应,中国认为美国此举违背了两国近期贸易谈判的精神。
外媒注意到,在此次对稀土的管制规定中,首次将“中国成分占比0.1%”作为境外产品出口门槛,并对涉军用途、先进制程芯片研发实施逐案审批。《经济学人》称,中方制定这一规则,并不完全是出于与美方对抗的考量,而是希望建立一个监管框架,以在合适的时候予以使用。
洪略全球智库(HLC)理事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分析指出,中方在最新的管制规则中制定有关条款,标志着中国“开始行使制定规则的权力”。此次中美贸易冲突升级,标志着中美战略博弈进入新的阶段——技术规则主导权争夺正在取代传统资源限制。
徐洪才还表示,中方提出相关规定,也兼顾了发展与安全。“现在大家都把国家安全、供应链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那么中国在规则的制定权、技术的主导权方面开始发挥作用,也是我们由被动转向主动的表现,也可以说,中国正在探索参与全球治理的新范式。”
商务部发言人10月12日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坚定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和国际共同安全,始终秉持公正、合理原则立场,审慎适度实施出口管制措施。中国政府将依法依规开展许可审查,对符合规定的申请予以许可,同时积极考虑适用通用许可、许可豁免等多种便利化措施,有效促进合规贸易。
10月14日,商务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再次强调,关于关税战、贸易战,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发言人指出,美方不能一边要谈,一边威胁恐吓出台新的限制措施,这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中方敦促美方尽快纠正错误做法,拿出谈的诚意,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