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AI投资新趋势:哪些企业将在热潮中脱颖而出?

时间:2025-11-20 17:08:37 来源:华尔街见闻官方 作者:华尔街见闻官方

随着第三季度财报季的落幕,AI领域的投资动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高盛最新报告指出,尽管信贷市场对AI基础设施投入的消化能力存疑,但科技巨头的资产负债表仍具备充足的举债空间,市场对AI的资本支出不仅未减速,反而呈现加速上修趋势。

据追风交易台11月18日报道,高盛分析显示,AI交易正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迈向回报分化更显著的新周期。当前资本支出预估可能被低估,潜在上行空间或达2000亿美元,而投资逻辑也悄然转变——从“卖铲子”的基础设施供应商,逐步转向AI平台型股票及通过AI提升效率的“生产力受益者”。

资本支出预估上修至5330亿美元,巨头争夺AI霸权

尽管市场频繁发出AI泡沫警告,但分析师对2026年资本开支的预期持续上调。以亚马逊(AMZN)、谷歌(GOOGL)、Meta(META)、微软(MSFT)和甲骨文(ORCL)为代表的五大科技巨头,其2026年资本开支预期已从财报季初的4670亿美元(同比增长20%)修正至5330亿美元(同比增长34%)。

这一数据释放明确信号:巨头们为争夺AI主导权,不得不持续加大投入。然而,二级市场投资者需警惕——仅关注英伟达或数据中心已不足够。数据显示,基础设施板块内部相关性已从6月的80%骤降至20%,市场开始惩罚“只有支出无收入可见性”的公司。

“第三阶段”新宠:AI平台型公司崛起

随着企业AI采用率提升,交易重心正转向“第三阶段”——AI赋能的营收增长。尽管许多软件和服务类股票因面临AI颠覆风险而表现低迷,但高盛报告明确指出,AI平台型股票成为例外。

标杆案例:
Snowflake (SNOW): 年初至今回报率66%,远超同类;
MongoDB (MDB): 年初至今回报率51%;
Datadog (DDOG): 年初至今回报率30%;
其他关注标的: Rubrik (RBRK)、Elastic (ESTC)、Dynatrace (DT)、Confluent (CFLT)。

这类公司(主要为数据库提供商和开发工具商)的核心优势在于:当企业大规模整合AI时,必须依赖其底层数据架构。与面临被AI替代风险的SaaS应用不同,平台型公司直接享受营收增长红利,近期股价表现优异,部分标的被视为企业AI部署的“必需品”。

“第四阶段”潜力洼地:AI生产力受益者

若平台型股票是“显性”赢家,高盛筛选的“AI生产力受益者”则是市场定价效率最低的“隐性”金矿。这一策略属于AI交易的“第四阶段”,尽管过去两年AI热潮席卷全球,但该篮子股票回报率(16%)跑输等权重标普500指数(23%),股价与EPS增长潜力严重脱节,为投资者提供机会。

核心逻辑:劳动力成本套利
筛选标准包括:

  1. 高自动化暴露:罗素1000指数中,工资账单受AI自动化影响最大的前25%公司;
  2. 高劳动力成本敏感度:劳动力成本占营收比例最高的前25%公司;
  3. 管理层确认:Q2或Q3财报电话会议中明确提及利用AI提升生产力。

这些公司作为AI“使用者”而非“制造者”,将因AI接管繁琐任务而迎来利润率结构性爆发。高盛筛选的潜在赢家广泛分布于银行、专业服务和IT服务等行业:

  • 金融服务与银行:高薪资、高文档处理需求的行业,如KeyCorp、美国银行、纽约梅隆银行等,因后台自动化潜力上榜;
  • 专业服务与外包:人力资本密集型公司(如Robert Half、Clarivate),虽市场担忧AI减少外包需求,但生产力提升使其成为削减成本的直接受益者;
  • IT服务:埃森哲、IBM等巨头,其咨询和实施团队正被AI赋能,是典型的“高工资账单+高自动化潜力”标的。

从“卖铲子”到“用铲子”:投资逻辑进化

当前市场处于关键转折点。早期“铲子股”(基础设施)已定价未来数年完美增长,容错率极低。随着近37%企业客户在常规业务中使用AI,投资逻辑必须升级。

对投资者而言,关注点应从“谁在建设数据中心”转向“谁在运营数据地基(平台股)”及“谁能通过AI削减人力成本(生产力受益者)”。在估值尚未完全修复的“第四阶段”,或孕育AI泡沫下的下一个阿尔法机会。